祁州一枝蒿
《*辞典》:祁州一枝蒿
拼音注音
Qí Zhōu Yì Zhī Hāo
别名
蛇舌草、竹叶艾(《广西药植名录》),鱼胆草、苦蒿(《云南中草药》)。
出处
《祁州药志》
来源
为菊科植物小飞蓬的全草。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全体绿色,具脱落性毛。上部多分枝,小枝柔弱。基部叶近匙形,长7~10厘米,宽1~1.5厘米,边缘齿裂或全缘,有缘毛;上部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约5毫米,具长柄,排列成圆锥花序;总苞半球形,长约4毫米;苞片线形;边缘舌献花白色,极小,雌性;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先端5裂。瘦果扁平,略有毛,长约1.5毫米,冠毛长约4毫米。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于田野、路旁。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各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0.29%(鲜品),1.14%(干品)。挥发油中含柠檬烯、芳樟醇,乙酸亚油醇酯及6%的醛类;还有母菊酯、去氢母菊酯和矢车菊属烃X。地上部分含枯牧烯及邻-苄基苯甲酸。
药理作用
开花季节的叶所含挥发油,能防治儿童对牛乳的过敏性泄泻。还可用于腹泻或内出血。
性味
《云南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治口腔炎,中耳炎,眼结膜炎,风火牙痛,风湿骨痛。
①《祁州药志》:"清凉解热。"
②《广西药植名录》:"退热,祛风湿。治骨痛,尿血,铜钱癣。"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
④《湖南药物志》:"杀虫止痒法风。"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捣汁含漱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0.3~1两。
复方
①治中耳炎:鱼胆草鲜叶,捣汁,加鳝鱼血滴耳,每日二次。
②治结膜炎:鱼胆草鲜叶,捣汁滴眼。
③治热性牙痛:鱼胆草鲜全草,捣烂含于牙痛处。
④治口腔炎:鱼胆草叶,加以配伍,水煎服。(选方出《云南中草药》)
⑤治大头风:小飞蓬一两,灯芯五枚,石膏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肾囊风:小飞蓬二两。煎水洗患处。(《湖南药物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荞麦七
- 岩莴苣
- 樱额
- 胡芦巴
- 荷苞花
- 红香树
- 马来蒲桃
- 红车轴草
- 蔓胡颓子叶
- 红花绿绒蒿
- 胡桃花
- 柚树寄生
- 红酸七
- 秦皮
- 虎肉
- 虎头蕉
- 绵枣儿
- 毛八角莲
- 芒硝
- 蛮刀背
- 莽草根
- 花叶九节木
- 油茶根皮
- 茅瓜叶
- 猕猴梨叶
- 油草
- 山羊肉
- 茄花
- 木苎麻
- 芒种花
- 秋枫木
- 芒萁骨根
- 猫骨
- 蔓斑鸠菊
- 山扁豆
- 猫皮毛
- 榠樝
- 山竹子
- 膜缘木香
- 岩枇杷
- 木本胡枝子叶
- 和血丹
- 芹花
- 木槿叶
- 玫瑰露
- 槭叶草
- 红鸡踢香根
- 油鱼
- 胡麻叶
- 牡蒿根
- 绵阳岩白菜
- 山柰
- 木竹子
- 华南毛蕨
- 花蜘蛛
- 棉花杜仲
- 木莲
- 化血胆
- 喉咙草
- 圆萼刺参
- 圆叶娃儿藤
- 棉花根
- 胡荽子
- 茅莓
- 崖姜
- 米油
- 崖松
- 哈蟆油
- 木虾公
- 蟒蛇草
- 华东瘤足蕨
- 山木通
- 小青藤
- 牡荆根
- 亚婆潮
- 蒙自虎耳草
- 虎尾轮
- 枪刀菜根
- 栘依
- 猫脚印
- 盲肠草
- 猫耳朵草
- 毛冬瓜叶
- 山胡萝卜
- 猫须草
- 落葵
- 虎睛
- 木姜子根
- 红绵藤
- 猫毛草
- 满江红
- 美穗草
- 枪刀药
- 气桐子
- 圆叶白杨树
- 岩谷伞
- 木锦鸡儿
- 木莲果
- 藿香根
- 山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