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杨梅
《中华本草》:地杨梅
拼音注音
Dì Yánɡ Méi
英文名
Herb or fruit of Flowery Woodrush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和多花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uzula capitata (Miq.)Miq.ex Kom.[L.campestris(L.)DC.var.capitata Miq.] 2.Luzula multiflora(Retz.)Lej.[Juncusmultiflora Retz.;L.campestris(L.)DC.var.multiflora(Retz.)C.B.Clarke].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割全草,剪取果实,分别晒干。
原形态
1.茎丛生,地下有小块根。叶鞘闭合;叶线形,长7-15cm,宽2-6mm,边缘具缘毛。花序自叶丛中抽出,排成1个头状花序;花被片6,白绿色至赤褐色,长2.5-3mm;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狭长椭圆形,花丝较短。蒴果淡绿色至淡褐色,长约等于花被片。种子3颗,暗褐色;种阜淡黄色,长约为种子1/2。花、果期4-6月。2.多花地杨梅 多年生草本,高12-50cm。叶鞘闭合;叶线形,长5-10cm,宽约4mm。花序常由5-12个小头状花序集生成聚伞花序;小头状花序梗长短不等,多花;先出叶宽卵形,边缘有小齿和缘毛;花被片黄褐色或黑褐色,长2.5-3mm;雄蕊6,花药长约为花丝2倍;柱头刷状而旋卷。蒴果近卵形,淡绿色到淡褐色,长约等于花被片。种子卵形,长1.5mm,暗褐色;种阜淡黄色,长约为种子的1/2-1/3。花、果期7-8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耐严寒。对土壤条件要求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坡地或林下地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每殖,直播法。夏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贮藏待播。翌年春季,按行距20cm开浅沟条播,上覆细土1-2cm。 田间管理 播后注意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定期清除杂草、松土;生长期施肥1-2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 2.多花地杨梅生于山坡草丛、路旁潮湿处。资源分布:1. 2.多花地杨梅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普遍分布。
性味
辛;平
归经
胃;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痢。主赤白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主赤白痢,取茎、子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地杨梅
拼音注音
Dì Yánɡ Méi
出处
《本草抬遗》
来源
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有白色长毛;叶鞘闭合包于茎上。花轴自叶丛抽出,高约20厘米,密生小花,排列成头状的穗状花序;花赤褐色带黑,花被6片,广披针形,先端尖;雄蕊6枚;子房1室。蒴果开裂,具种子3粒。花果期春、夏。
生境分布
生长于平地、山坡或草原。分布我国东北等地。
化学成分
本属多种植物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灰分中含硅、铁、锰较多。种子的脂肪油中含亚油酸28~48%,亚麻酸0~0.6%。
性味
《本草拾遗》:"味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遗》:"主赤白痢,取茎、子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备注
此外,尚有[b]多花地杨梅[/b],其花序伞状,由多个头状小花序构成。生于山坡、林下或原野。分布我国东部、西南及东北等地。它的全草或果实亦同等入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银鲛
- 灵猫香
- 牡荆沥
- 小石松
- 竹黄
- 山黄菊
- 土半夏
- 李根皮
- 泡花树
- 圆萼刺参
- 菥蓂子
- 薤叶
- 鱼鳖金星
- 八仙过海
- 黑壳楠
- 野料豆
- 裂叶秋海棠
- 海风藤
- 剪红纱花
- 三条筋
- 天竺桂
- 海鹞鱼齿
- 山鸡腿
- 山荸荠
- 金丝杜仲
- 马勃
- 雄鸡口涎
- 豪猪千
- 润鳞鳞毛蕨
- 山花生
- 金箔
- 皮袋香根
- 鸡(土从)
- 人尿
- 土大香
- 穗花蛇菰
- 芦花
- 四川澄茄子
- 鷃
- 天脚板果
- 白及
- 满山红
- 白芷
- 卤碱
- 鸭脚板草
- 蛇含石
- 金银花露
- 雪猪骨
- 鱵鱼
- 木麻黄种子
- 黄龙藤
- 大头艾纳香
- 香樟果
- 马蛋果
- 蝉花
- 草豆蔻
- 毛叶嘉榄
- 朝天子
- 黄瓜
- 晚香玉
- 簕竹
- 驴骨
- 桉树果
- 灯心草
- 甘草
- 吕宋楸毛
- 河豚鱼肝油
- 石萝藤
- 山茱萸
- 泥鳅
- 梧桐
- 番薯
- 野扁豆
- 菊花脑
- 野马蹄草
- 参须
- 蒲圻贝母
- 越南樟皮
- 石楠
- 丝瓜络
- 川西小黄菊
- 蔷薇根
- 野鸡肉
- 长叶柄野扇花
- 苦楝子
- 香槐
- 酸枣仁
- 自扣草
- 荔枝草
- 西南卫矛
- 角翅卫矛果
- 腊梅
- 杂交景天
- 蟾蜍肝
- 香菊
- 黄荆根
- 瓶尔小草
- 香榧草
- 珂
- 青琅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