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边翠
《中华本草》:银边翠
拼音注音
Yín Biān Cuì
别名
高山积雪。
英文名
Snow-On-The-Mountain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银边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marginata Pursh.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银边翠 一年生草本,高约70cm。全株被柔毛或无毛。茎直立,叉状分枝。叶卵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约2cm;下部叶互生,绿色,顶端的叶轮生,边缘白色或全部白色。杯状花序多生于分枝上部的叶腋处,总苞林状,密被短柔毛,顶端4裂,裂片间有漏斗状的腺体4,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密被短柔毛;花柱3,先端2裂。蒴果扁球形,直径5-6mm,密被白色短柔毛;种子椭圆状或近卵状,长约4mm,宽近3mm,表面有稀疏的疣状突起,熟时灰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公园及庭园中均有栽培。
形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70cm,全株被柔毛或无毛。茎叉状分枝。叶卵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约2cm,下部的叶互生,绿色,顶端的叶轮生,边缘白色或全部白色。杯状花序生于分枝上部的叶腋处,总苞杯状,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间有漏斗状的腺体4,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蒴果扁球形,直径5-6mm,密被白色短柔毛;种子椭圆形或近卵形,长约4mm,宽近3mm,表面有稀疏的疣状突起,熟时灰黑色。
性味
辛;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消肿拔毒。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外用:煎汤,3-9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毒。有拔毒消肿的功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云防风
- 羊脑
- 白鱼
- 云南铁角蕨
- 岩笋
- 元宝草
- 皮哨子
- 岩白菜
- 岩石松
- 岩松
- 夜来香
- 岩参
- 三叶茶
- 红鬼笔
- 圆叶娃儿藤
- 亚婆潮
- 叶下红
- 云雾七
- 水金凤
- 檀香油
- 岩山枝
- 伊贝母
- 亚罗椿
- 圆萼刺参
- 聚花风铃草
- 黄精叶钩吻
- 圆锥花南蛇藤根
- 吴萸叶五加
- 细枝柃
- 菱叶
- 榅桲皮
- 樱桃水
- 异野芝麻
- 栘枍
- 椰子皮
- 榅桲
- 榆耳
- 樱桃叶
- 樱额
- 洋芋
- 岩败酱
- 异叶青兰
- 月桂子
- 月见草
- 杨梅核仁
- 鹤骨
- 榆皮涎
- 樱桃根
- 樱草根
- 摇钱树根
- 栘依
- 榆仁酱
- 榆蘑
- 油散木
- 油桐
- 油茶油
- 洋白蜡树
- 岩陀
- 岩黄连
- 月光花种子
- 月季花叶
- 椰子油
- 榆荚仁
- 油柑根
- 油桐叶
- 油桐子
- 油渣果
- 油茶
- 油茶叶
- 岩豇豆
- 岩青兰
- 月季花
- 柚
- 柚核
- 柚花
- 异被赤车
- 引水蕉
- 月桂叶
- 油柑木皮
- 油柑虫节
- 油菜子油
- 油鸭
- 杨梅叶
- 杨梅树皮
- 椰子瓤
- 油渣果根
- 岩青菜
- 月季花根
- 杨树花
- 榆叶
- 栘依果
- 椰子
- 油棕根
- 油草
- 月光花
- 柚树寄生
- 柚皮
- 榆花
- 油桐根
- 油茶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