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蛇
《中华本草》:石蛇
拼音注音
Shí Shé
别名
蛇螺
来源
药材基源:为蛇螺科动物覆瓦小蛇螺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pulorbis imbricata(Dnuder)
采收和储藏:退潮后于岩石上剥取,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pulorbis imbricata(Dnuder)
采收和储藏:退潮后于岩石上剥取,晒干。
原形态
覆瓦小蛇螺,贝壳呈管状,壳口圆形或卵圆形,径约10mm。幼虫于发生期,具螺旋形贝壳,自壳顶部通常以水平方位逐步向外盘卷,状如蛇卧,全壳大部分固着在岩石上或其他物体上,仅壳口部稍游离。壳面粗糙,具数条较粗的螺肋;粗肋间密布3-5条细肋,这些肋上都有不明显的覆瓦状鳞片。生长纹粗糙。壳表面灰黄色或褐色。壳内面褐色,有珍珠样光泽。卵产出后附于管壁上。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死体犹如化石。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为浙江山以南沿海的习见种类。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为浙江山以南沿海的习见种类。
性味
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主痈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醋磨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鹄绒毛
- 银鲛
- 黄皮果
- 血水草
- 川榛
- 水茴香
- 葱白
- 半边山
- 王瓜根
- 青羊肝
- 刺玫果
- 牛背鹭
- 葱汁
- 蛇根草
- 林问荆
- 杉皮
- 叶上花
- 雅丽千金藤
- 苦檀子
- 青箭
- 大树跌打
- 石上瓜子菜
- 小三棵针
- 榕树果
- 红花点地梅
- 猴头菌
- 粃壳草
- 小叶石楠
- 黑葡萄液汁
- 空筒泡
- 淡竹根
- 柿漆
- 桔梗
- 蛇退步
- 葡萄叶秋海棠
- 苦地丁
- 青鳞鱼
- 巴掌草
- 粗榧枝叶
- 竹叶椒叶
- 罗勒
- 沙茴香
- 紫花鱼灯草
- 桑螵蛸
- 红葱
- 黄花菜
- 驴蹄草
- 岩豆根
- 四棱通
- 荞麦七
- 红背酸藤
- 骆驼毛
- 三角泡
- 山臭草
- 竹鼠子油
- 眼睛草
- 砗磲
- 铁罗汉
- 睡菜
- 雉子筵
- 黄果茄
- 白千层
- 金钱白花蛇
- 虾蟆皮
- 椰根
- 石楠
- 三七
- 窝儿七
- 伤寒草根
- 大扁竹兰
- 野棕
- 水百合
- 山肉桂
- 缘毛鸟足兰
- 翅茎蜂斗草
- 白脂麻
- 莸
- 省雀花
- 雀卵
- 莠狗尾草
- 苜蓿根
- 女金芦
- 四楞通
- 柚根
- 狗宝
- 紫云英子
- 可爱花
- 问题特
- 风箱树叶
- 十三年花
- 金雀根
- 倒爪草
- 隔山消
- 鹅蛋壳
- 土贝母
- 羊七莲
- 蛤壳
- 对叶豆
- 野牡丹根
- 甘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