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皮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樟树皮
拼音注音
Zhānɡ Shù Pí
别名
香樟树皮、樟皮、樟木皮
英文名
Bark of Camphortree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Laurus camphor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剥取树皮,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樟,常绿乔木,高20-30m。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mm;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mm,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cm,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树皮表面光滑,黄褐色、灰褐色或褐色,有纵裂沟缝。有樟脑气,味辛苦。
化学成分
树皮含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右旋-表儿茶精,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s)B1、B2、B7、C1及桂皮鞣质Ⅰ(cinnamtanninⅠ),还含丙酸(propion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戊酸(valeric acid),已酸(capro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肉豆蔻烯酸(myristoleic acid)等。
性味
辛;温;苦
归经
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暖胃和中;杀虫疗疮。主风湿痹痛;胃脘疼痛;呕吐泄泻;脚气肿痛;跌打损伤;疥癣疮毒;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浸酒,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复方
①治霍乱上吐下泻:樟树皮一把。水煎,温服。(《养素园传信方》)②治心疼: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玉局方》)③治风湿关节痛:樟树二重皮(鲜)、地胆草鲜根各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④治湿气脚肿: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煎汤熏洗。(《陆川本草》)⑤治酒醉:樟树皮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⑥治麻疹后皮肤瘙痒:樟树皮(鲜)水煎洗浴。(《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2.《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病,腹泻,肿胀。3.《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病。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樟树皮
拼音注音
Zhānɡ Shù Pí
别名
香樟树皮(《玉局方》),樟皮(《纲目拾遗》),樟木皮(《生草药手册》)。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性味
《陆川本草》:"辛,温,味苦。"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①《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
②《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痛,腹泻,肿胀。"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霍乱上吐下泻:樟树皮一把。水煎,温服。(《养素园传信方》)
②治心疼: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玉局方》)
③治风湿关节痛:樟树二重皮(鲜)、地胆草鲜根各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湿气脚肿: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煎汤熏冼。(《陆川本草》)
⑤治酒醉:樟树皮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麻疹后皮肤瘙痒:樟树皮(鲜)水煎洗浴。(《福建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长梗千里光
- 黄荆子
- 绿花独活
- 五叶木通
- 金钱苦叶草
- 竹茹
- 金箔
- 甘蔗皮
- 金鸡脚
- 佛杜树
- 金草
- 疳积药
- 珍珠伞
- 枳壳
- 沼生水马齿
- 蛤蜊
- 金线包
- 瓜子莲
- 佛葵
- 菰根
- 番红花
- 甘青青兰
- 蛤蜊肉
- 葛花
- 锦鸡
- 槠子皮叶
- 珍珠莲根
- 竹叶椒
- 金花蚤草
- 甘蓝
- 甘蔗
- 甘青雪莲花
- 梓实
- 窄叶大戟
- 栀子根
- 竹蠹虫蛀末
- 柱果铁线莲
- 荷青花
- 猪血
- 朱砂根叶
- 祖师麻
- 金蛤蟆
- 窄叶鼠李
- 金银花子
- 疳积草
- 金老梅花
- 金钱松叶
- 竹柏
- 柱果木榄果
- 金钩如意草
- 甘菊花露
- 朱蕉花
- 狗屎花
- 甘蔗滓
- 金荞麦茎叶
- 观音莲
- 金鸡豇豆
- 竹根七
- 谷木
- 皱叶南蛇藤
- 瓜蒌子
- 金花茶叶
- 竹鼠子油
- 甘青铁线莲
- 狗蹄
- 杂蘑
- 猪胰
- 扶桑叶
- 柱果木榄叶
- 猪肤
- 枣树皮
- 韭子
- 甘菊
- 金耳环
- 甘西鼠尾
- 凤尾草
- 狗屎花根
- 珍珠风子
- 狗脑
- 竹叶吉祥草
- 肝风草
- 瓜蒌皮
- 韭菜莲
- 菰
- 朱砂七
- 狗骨
- 金露梅
- 罐子草
- 芥蓝
- 狗尾花
- 锯叶竹节树
- 锯齿草
- 狗爪豆
- 狗脊
- 金钱参
- 石米
- 炸腰果
- 狗肉
- 瓜蒌
- 皱叶变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