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木
《中华本草》:胭脂木
拼音注音
Yān Zhi Mù
来源
药材基源:为红木科植物红木的根皮、叶、果肉、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xa orellana L.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7cm。幼枝棕褐色,密被红棕色短腺毛,具明显早落的托叶痕。单叶互生;叶柄长2.5-8cm,无毛;叶片卵形,长8-20cm,宽5-13cm,先端渐尖,基部阔截形,有时略呈心形,边缘全缘;基出脉5条。圆锥花序顶生,序梗粗壮,密被红棕色的鳞片和腺毛;花红色,直径4-5cm;萼片5,倒卵形,长约1cm,外面密被褐黄色鳞片;花瓣5,倒卵形,长1-2cm;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单一,柱头2浅裂。蒴果卵形或近于形,长2.5-4cm,密被长刺,2瓣裂。种子多数,倒卵形,暗红色。花期秋冬。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土壤疏松、富有含腐质的土壤。资源分布: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
红木的叶中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没食子酚(pyrogallol)和异高山黄芩素(isoscutellarein)[1]。
药理作用
胭脂木叶中所含的异高山黄芩素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具强的抑制活性。
毒性
胭脂木叶中所含的导高山黄芩素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酷具强的抑制活性[1]。
功能主治
退热;截疟;解毒。主发热;疟疾;咽痛;黄疸;痢疾;丹毒;毒蛇咬伤;疮疡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云瓜花
- 白叶藤
- 球核荚蒾
- 云锦杜鹃
- 虫实
- 玉芙蓉
- 瘿花香茶菜
- 白绿叶
- 天王七果实
- 条叶猪屎豆
- 偷筋草
- 秦岭耧斗菜
- 玉米黑粉
- 白胶香
- 白花蛇舌草
- 白薇
- 白降丹
- 翼枝榆
- 云南野当归
- 羊角纽花
- 狗响铃
- 头花猪屎豆
- 白毛夏枯草
- 银紫丹参
- 上石田螺
- 桃茎白皮
- 白鸡屎藤
- 菊花暗消
- 白脚威灵
- 天脚板果
- 变叶美登木
- 天脚板根
- 小构树叶
- 土色牛肝菌
- 台湾三颗针
- 乔木刺桐
- 白花龙胆
- 光叶巴豆
- 家独行菜
- 阿尔泰瑞香
- 七角白蔹
- 百两金叶
- 唐古特报春
- 硬骨凌霄
- 两面针
- 白粉蕨
- 红蒂蛇
- 白毛草
- 百尾笋
- 扁樱桃
- 天脚板
- 蔷薇枝
- 桃金娘
- 甜远志
- 中国繁缕
- 雁来红
- 防风花
- 云南紫珠
- 大金银花
- 千叶独活
- 皂荚根皮
- 君迁子
- 天蓝苜蓿
- 血见愁
- 野槟榔
- 塘虱鱼
- 羊山刺
- 一品红
- 一把香
- 土大香
- 白花鹅掌柴
- 爆仗竹
- 裕民贝母
- 蜣螂
- 天南星
- 扁蒲扇
- 金花蚤草
- 巴山虎
- 土藁本
- 云南仙人掌
- 云南红豆蔻果
- 野塘蒿
- 土香榧
- 土黄芩
- 茼蒿
- 白毛委陵菜
- 白毛藤
- 螳螂
- 变叶榕
- 荠苨
- 硬皮褐层孔菌
- 黄花稔
- 甜橙
- 土木香
- 蒟蒻薯叶
- 白螺蛳壳
- 土一枝蒿
- 土细辛
- 小红蒜
- 水鳖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