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叶
《中华本草》:使君子叶
拼音注音
Shǐ Jūn Zǐ Yè
别名
水君叶
英文名
leaf of Rangooncreeper
出处
出自《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
药材基源: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isqualis indica L.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切啐鲜用。
原形态
落叶攀援状灌木,高2-8m。幼枝被棕黄色短柔毛。叶对生或的对生;吉柄无关节,在落叶后宿存;叶片膜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2.5-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表面无毛,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状序;花两性;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萼管长5-9cm,被共同色柔毛,先端具广展、外弯、小形的萼齿5枚;花瓣5,长1.8-2.4cm,宽4-10mm,先端钝圆,初为白色,后转淡红色;雄蕊10.2轮,不突出冠外,花药长约1.5 mm;子房下位。果卵形,短尖,长2.7-4cm,径1.2-2.3cm,无毛,具明显的锐棱角5条,成熟时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种子1颗,折色,圆柱状纺锤形,长2.5cm,径约1cm。花期5-9月,果期秋末。
化学成分
叶中分离到N-甲基烟酸内盐(nicotinic acidmethylbetaine)即葫芦巴碱(trigonilline),L脯氨酸(L-proline),L-天科酰胺(L-asparagine)和使君子氨酸钾(potassium quisqua-late)[1],芸香甙(rutin)[2]。花中分得芸香甙及啼纹天竺素-3-O-β-D-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O-β-D-glucoside[2]。
性味
味辛;性平
归经
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理气健脾;杀虫解毒。主脘腹胀满;小儿疳积;虫积;疮疖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捣汁涂;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积,杀虫,消五疳,开胃。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使君子叶
拼音注音
Shǐ Jūn Zǐ Yè
别名
水君叶(《生草药性备要》)。
出处
《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叶片,随时可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使君子"条。
化学成分
含使君子酸钾、胡芦巴碱、L-脯氨酸、L-天门冬素。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性平。"
功能主治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积,杀虫,消五疳,开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
临床应用
经试用证明,有驱蛔效果。42例蛔虫病患者服药后,有33例排出蛔虫,未见副作用.剂量及用法:鲜使君子叶2~5岁8钱,5~10岁1两,10~15岁1.5两,成人2两。水煎服,连服2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刷把草
- 海州常山
- 苏铁根
- 流苏子根
- 光叶石楠
- 丝瓜叶
- 四大天王
- 天青地白
- 苦苣根
- 大木通
- 石头菜
- 象骨
- 穬麦蘖
- 雀梅藤叶
- 蛇不见
- 华东木蓝
- 雀榕叶
- 对叉疔药
- 阔叶假参
- 地精草
- 柠檬皮
- 诃子核
- 土马鬃
- 渐尖毛蕨
- 大树跌打
- 青海防风
- 牛髓
- 隔山撬
- 苍山冷杉
- 鳕鱼骨
- 榕树果
- 菩提树花
- 假连翘
- 鸡枞
- 青蟹
- 打箭菊
- 铁灯台
- 亮光菜
- 轮叶铃子香
- 红娘子
- 东北桤木
- 蓖麻根
- 石蕊
- 黄毛耳草
- 荜澄茄
- 蠵龟筒
- 驴蹄草
- 红川乌
- 柳杉
- 猪笼草
- 七叶莲
- 贴骨散
- 鹈鹕脂油
- 铅灰
- 龙牙楤木
- 长春花
- 浮萍
- 樟
- 烂茶叶
- 土人参
- 白马骨
- 水藁本
- 匍伏堇
- 七叶一把伞
- 红石耳
- 太平莓
- 蝌蚪
- 栝楼皮
- 鱼脑石
- 角蒿
- 刺梨根
- 楮实子
- 鲛鲨白
- 寄居蟹
- 青药
- 接骨木
- 蜗牛壳
- 常春藤
- 石柑子
- 新塔花
- 穿地龙
- 马牙七
- 金线草
- 蕨
- 蚌花
- 凌霄花
- 小通草叶
- 山大颜
- 草本三角枫
- 苦竹叶
- 石蟾蜍
- 密陀僧
- 海松子
- 狗肝菜
- 飞天蜈蚣
- 通花根
- 七里香
- 山丹
- 尖尾风
- 南瓜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