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青花
《*辞典》:荷青花
拼音注音
Hé Qīnɡ Huā
别名
刀豆三七,水菖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拐枣七、大叶老鼠七(《陕西中草药》)。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荷青花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叶含有黄色液汁。茎直立,上部稍分枝,有散生的毛。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小叶5~7,有短柄,广卵形至菱状卵形,长2.5~10厘米,宽1.2~4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的锯齿;茎生叶具小叶3~5。花1~2朵腋生成稀疏的聚伞花序,花梗长4~8厘米;花两性,萼片2,绿色,狭卵形,长1.5~1.7厘米,早落;花瓣4,黄色,圆卵形,长2.5厘米;雄蕊多数;雌蕊由2心皮合成,花柱短,柱头2裂。果为蒴果,线形,长3~5厘米,宽约3毫米,内有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林下阴湿处。分布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浙江、辽宁、吉林等地。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0.1%,地上部分含生物碱0.06%。生物碱为:隐品碱、别隐品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凤菜黄碱、白屈菜碱、人血草碱、四氢小檗碱。
性味
《陕西中草药》:"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陕西中草药》:"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泡洒。
复方
治劳伤四肢乏力,面黄肌瘦:荷青花三至四钱,加红糖、黄酒蒸熟。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杞叶
- 山一笼鸡
- 胡麻叶
- 山棯子
- 山檨叶泡花树
- 三爪金龙
- 红蓝地花
- 花斑叶
- 山棯叶
- 蕙兰
- 三角叶冷水花
- 三钻七
- 红花雪莲花
- 胡椒
- 山羊油
- 山羊角
- 山东肿足蕨
- 黄瓜子
- 花叶冷水花
- 花叶秋海棠
- 花椒簕
- 花蕊石
- 三叶海棠
- 蕙实
- 鲛鲨白
- 胡莲
- 虎骨胶
- 升药底
- 商陆
- 射鸡尾
- 山壳骨
- 红花青藤
- 红蒿枝
- 胡桃叶
- 山枇杷叶
- 山胡萝卜
- 山芝麻
- 红花酢浆草
- 红靛
- 胡桃壳
- 黄山药
- 荷梗
- 山百部
- 虎掌草
- 伞梗虎耳草
- 豪猪千
- 四棱筋骨草
- 红钉耙藤
- 胡子七
- 胡荽
- 山枇杷根
- 山沉香
- 蛤仔
- 红血藤
- 黄桷根
- 黄桷皮
- 山尖菜
- 山核桃
- 三叶铜钱草
- 山白果根
- 虎爪
- 丝点地梅
- 铧头草
- 红茴香根
- 红麸杨
- 虎咬癀
- 四叶草
- 黄大豆
- 黄开口
- 胡豆草
- 三头灯心草
- 上树咳
- 虎杖香蕈
- 黄泥菜
- 胡荽子
- 扭子菜
- 山椒根
- 山紫菀
- 红花锦鸡儿
- 三角风
- 山桂皮
- 丝线吊芙蓉
- 蛤叶薯
- 黄寿丹
- 四棱杆
- 黄水茄
- 山石榴
- 伸筋草
- 红菠菜
- 山柰
- 山牡丹
- 丝毛毛毡草
- 虎肾
- 山芭蕉子
- 双叶金枪
- 红雀珊瑚
- 女娄菜根
- 虎石头
- 黄杨木叶
- 女儿红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