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海棠
《中华本草》:三叶海棠
拼音注音
Sān Yè Hǎi Tánɡ
别名
山茶果、野黄子、山楂子。
英文名
Siebold Crabapple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海棠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sieboldii(Regal)Rehd.[Pyrus sieboldii Rege]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三叶海棠 灌木,高约2-6m。小枝稍有棱角,暗紫色或紫褐色。叶互生;叶柄长1-2.5cm,有短柔毛;托叶狭披针形,全缘;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3-7.5cm,宽2-4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常3,稀5浅裂,下面沿中肋及侧脉有短柔毛。花两性;花4-8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2-2.5cm,有柔毛或近于无毛;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萼片5,三角状卵形;花瓣红色,长椭圆状倒卵形,直径2-3cm,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丝长短不等,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3-5,基部有长柔毛。梨果近球形,直径6-8mm,红色或褐色,萼裂片脱落;果梗长2-3cm。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2000m的山坡杂木林或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陕西、甘肃、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形状
本品近球形,直径6-8mm,红色或褐黄色,萼片脱落;果梗长5-3cm。气微,味酸微甜。
化学成分
叶含3-羟基根皮酚、 4'-葡萄糖甙、花色素甙。
性味
酸;温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消食健胃。主饮食积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果:代山楂用。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毛木通
- 桑叶露
- 草绣球
- 地柑
- 枳椇
- 鳞片水麻
- 蜂胶
- 柠条籽
- 番木瓜叶
- 芒小米草
- 细竹蒿草
- 杉子
- 芡实
- 光裸星虫
- 柿饼
- 雪下红
- 海参
- 大发散
- 红花苗
- 黄心果
- 羊脂
- 瓜螺
- 棠梨
- 水苏
- 倒爪草
- 桐油
- 羊洪膻
- 百蕊草
- 苦苣苔
- 光叶山黄麻
- 金沸草
- 土桂皮
- 银边吊兰
- 金橘核
- 霞天曲
- 鹤骨
- 牛尾参
- 杯苋根
- 大蓟
- 狗骨柴
- 牛角三七
- 北丝石竹
- 水蛭
- 青鱼胆
- 向天蜈蚣
- 美人蕉
- 光叶石楠
- 枇杷叶
- 核桃楸皮
- 勒马回
- 红穿破石
- 背花疮
- 牛奶树
- 扁蕾
- 向日葵花
- 小花鸢尾
- 海芋
- 紫筒草根
- 白鹤藤
- 荷叶金钱
- 四方草
- 蚌壳草根
- 菱茎
- 熊蕨根
- 海尼豆瓣绿
- 黄楝树
- 水木草
- 寄生藤
- 刺苞南蛇藤
- 白皮柯
- 水流豆
- 辣蓼
- 仙环小皮伞
- 草乌头
- 紫花地丁
- 毛花槭
- 狗肝
- 云南冻青叶
- 罂粟壳
- 衡州乌药
- 山檨叶泡花树
- 白叶藤
- 金毛七
- 麻布七
- 多穗石柯茎
- 大红花点地梅
- 黑汉条
- 蒟蒻薯
- 毛麝香
- 钮子瓜
- 金纽子
- 金腰箭
- 天仙藤
- 阳桃花
- 蜥蜴
- 锡生藤
- 橄榄仁
- 小酒饼花
- 蒲圻贝母
- 蒲州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