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枝七
《中华本草》:蒿枝七
拼音注音
Hāo Zhī Qī
别名
飞蛾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椭果绿绒蒿MeconopsischelidonifoliaBur.etFranch.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nopsis chelidoniflia Bur.et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椭果绿绒蒿 多年生草本,高0.5-1.5m。主根细,具多数须根,根茎处有宿存的叶基并密被黄棕色具短分枝的刚毛,常生有第2年芽胞。茎直立,绿色带紫,上部分枝,下部被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短柄,密被黄棕色长硬毛;叶片轮廓宽卵形,长约7.5cm,宽约7cm,近基部羽状全裂,顶部羽状浅裂,裂片3-5,疏离,羽状浅裂或深裂,小裂片卵形,先端钝或近圆形,两面疏被长硬毛,背面具白粉;上部茎生叶较小,无柄或近无柄,阔卵形,略被毛,羽状3全裂或3深裂。花生于上部茎枝的叶腋内,有时2朵生于小枝末端;萼片2,近圆形,无毛,边缘一侧膜质;花瓣4,黄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长2-2.3m,宽1.7-2.2cm;雄蕊多数,花丝丝状,花药狭长圆形,黄色;子房卵圆形,无毛或近基部略被刚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无毛,4-5(-6)瓣自先端向下微裂。种子镰状长圆形,长不到1mm。花期5-7月,果期7月以后。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50-3700m的疏林下或溪边较阴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及云南等地。
性味
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关节疼痛;阴疽;及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外用:研粉撤或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蒿枝七
来源
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黄花绿绒蒿Meconopsis chelidonifolia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夏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淡,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补气,止血。用于气虚,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5钱;外用研粉撒收口。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薅田藨
- 花花草
- 茴香茎叶
- 红铁泡刺
- 天茄子
- 天目木兰
- 红鬼笔
- 野豌豆
- 花锚
- 花酸苔
- 花苜蓿
- 蒿雀
- 虎尾兰根
- 花松萝
- 鸭脚茶
- 虎筋
- 红紫苏
- 葫芦茶根
- 青蛙
- 滇獐牙菜
- 千里光
- 四叶萝芙木
- 黄屈花
- 黄三七
- 莲子草
- 亮叶桦
- 柳叶绣球菊
- 荭草花
- 红葱
- 红绵藤
- 荷蒂
- 牦牛角
- 甜叶菊
- 红花杜鹃
- 一匹草
- 菜蓟
- 蔊菜
- 黄柏
- 鲸蜡
- 黄心果
- 黄栎
- 虎头蕉
- 黄杨叶
- 爬地卷柏
- 蜗牛壳
- 扁担杆
- 豪猪肉
- 鹤虱
- 鹄油
- 红背马蓝
- 红莲子草
- 光风轮菜
- 黄桷根
- 虎爪
- 黄断肠草
- 红血藤
- 山乌龟
- 黄斑龙胆
- 红花刺参
- 黄杨木
- 还亮草
- 虎骨胶
- 竹(鼠留)子牙
- 蔛草
- 岩豆藤花
- 山茶子
- 狗牙花
- 刺榆
- 香橼露
- 花蚊虫
- 万年青
- 黄槿
- 红花木莲
- 菊苣
- 青叶苎麻根
- 石枫药
- 红茎黄芩
- 勒管草
- 狼喉靥
- 南牡蒿
- 破牛膝
- 细叶野牡丹
- 地杨梅
- 昆明堵喇
- 峨眉蕨贯众
- 虎掌草叶
- 变异鳞毛蕨
- 红豆蔻
- 滴滴花
- 黄木耳
- 人面子叶
- 刺芋
- 青羊角
- 皂荚子
- 竹鼠子油
- 川楝子
- 杨梅
- 胡桃油
- 鸦跖花
- 柿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