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绣球
《中华本草》:鞭打绣球
拼音注音
Biān Dǎ Xiù Qiú
别名
红顶珠、地红参、活血丹、四季草、小铜锤、金线草、月月换叶、连线草、地草果、红豆草、头顶一颗球、地胡椒、滚山珠、四季青、一串钱、小红豆
英文名
Herb of Diversifolious Hemiphragma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鞭打绣球,生大理府。细叶,茎如水藻,近根处有叶大如指,梢端开淡紫花☆尖圆如小球。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鞭打绣球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铺散铺匐草本。全株被短柔毛。茎纤细,多分枝,节上生根,茎皮薄,老后易破损脱浇。叶二型,主茎上的叶对生;叶柄短,有时近无柄;叶片圆形、心形至肾形,长8-20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齿;分枝上的叶簇生,笛必,针形,长3-5mm。花单生叶腋,近无梗;花萼裂片5,近于相等,三角状狭披针形,长3-5mm;花冠白色至玫瑰色,辐射对称,长约6mm,筒部与檐部等长,裂片5,圆形至长圆形;雄蕊4,着生花冠基部,内藏;花柱长约1mm,柱头小,不增大,钻形或2叉裂。蒴果卵球形,红色,近肉质,直径6-8mm,室间开裂,果瓣全缘。种子卵形,浅棕黄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草地或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鞋于陕西、甘肃、台湾、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
味微甘;淡;性温
归经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经闭腹痛;瘰疬;疮肿湿毒;咽痛;齿龈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鲜品捣敷;或捣汁搽。
复方
①治小腹隐痛:红顶珠三钱,煨水服。(《贵州草药》)②治咳血:红顶珠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③治风湿,跌打损伤,经闭,淋巴结结核,砂淋,疮疡:鞭打绣球三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④治风湿腰痛,破伤风:鞭打绣球五钱至一两,泡酒服。⑤治神经衰弱:鞭打绣球五钱至一两,研末,蒸鸡蛋吃。⑥治经闭,月经不调:鞭打绣球三钱,白酒为引,煎服e(④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⑦治黄水疮,疮疡:鲜鞭打绣球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⑧治口腔炎:鞭打绣球根加红糖捣烂,口含十五分钟。(《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一切齿痛,煎汤含口,吐之。2.《贵州草药》:理气,止痛,止血祛痰。3.《云南中草药》: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治风湿,跌打损伤,闭经,淋巴结结核,砂淋,疮疡,黄水疮,口腔炎。4.《西藏常用中草药》:强壮滋补,祛风除湿。治月经不调,风湿腰痛,神经衰弱,破伤风。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鞭打绣球
拼音注音
Biān Dǎ Xiù Qiú
别名
红顶珠(《贵州草药》),地草果、红豆草、头顶一颗珠、地胡椒(《云南中草药》),连钱草(《西藏常用中草药》),地红参、活血丹、四季草、小铜锤、金线草、月月换叶(《云南中草药选》),区茹程丹(藏名)。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羊膜草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
匍匐状小草本。茎下部纤细,横走,皮黄褐色,有多数短枝及不定根;茎上部黄绿色,有绒毛。叶两型,茎上部的叶对生,圆心形或肾形,长1~1.5厘米,宽1.5~2厘米,边缘有钝齿,两面均疏生白色柔毛;簇生于短枝顶端的叶呈针状,长2~5毫米。花单生于针状叶的叶腋,玫瑰红色;萼5深裂,被毛;花冠管短;子房上位。果肉质,卵状,亮红色,熟后膜裂;内有种子多数,椭圆形,有网纹。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阴湿处及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微甘,温。
①《植物名实图考》:"性温,味微甘。"
②《贵州草药》:"性平,味微甘。"
③《西藏常用中草药》:"性温,味淡。"
功能主治
益气止痛,去瘀止血,除湿祛风。治咳嗽吐血,神经衰弱,风湿腰疼,经闭腹痛,瘰疬,疮肿湿毒,跌打损伤,破伤风。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一切齿痛,煎汤含口,吐之。"
②《贵州草药》:"理气,止痛,止血祛痰。"
③《云南中草药》:"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治风湿,跌打损伤,闭经,淋巴结结核,砂淋,疮疡,黄水疮,口腔炎。"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强壮滋补,祛风除湿。治月经不调,风湿腰痛,神经衰弱,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汤含漱或捣敷。
复方
①治小腹隐痛:红顶珠三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咳血:红顶珠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③治风湿,跌打损伤,经闭,淋巴结结核,砂淋,疮疡:鞭打绣球三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风湿腰痛,破伤风:鞭打绣球五钱至一两,泡酒服。
⑤治神经衰弱:鞭打绣球五钱至一两,研末,蒸鸡蛋吃。
⑥治经闭,月经不调:鞭打绣球三钱,白酒为引,煎服。(④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⑦治黄水疮,疮疡:鲜鞭打绣球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⑧治口腔炎:鞭打绣球根加红糖捣烂,口含十五分钟。(《云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鞭打绣球
拼音注音
Biān Dǎ Xiù Qiú
别名
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
来源
玄参科羊膜草属植物羊膜草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经闭,月经不调,肺结核,扁桃体炎,跌打损伤,风湿腰痛;外用治湿疹,疮疡,口腔炎。
用法用量
0.3~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拌蜂蜜蒸热外搽。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竹精
- 冠唇花
- 藤仲
- 珍珠绣球
- 狗蹄
- 珠芽蓼
- 杂蘑
- 西施舌
- 肉穗草
- 翠蓝草
- 竹林霄
- 鸭儿芹根
- 香鼬
- 紫三角
- 白炭
- 旱芹
- 芙蓉花
- 鹰眼睛
- 皂柳
- 藤五加
- 紫萁
- 波缘楤木
- 蕤仁
- 蒲葵根
- 波棱瓜
- 翻天红
- 黑草
- 制草乌
- 朱砂
- 生瓜
- 通花根
- 脱力草
- 黑果
- 云南荚蒾根
- 九龙盘
- 白背三七茎叶
- 白苋
- 人指甲
- 冰片
- 巴豆油
- 指天椒
- 甜瓜
- 朱砂根叶
- 豆瓣绿
- 肉半边莲
- 苹果皮
- 祖师麻
- 翻背白草
- 秘鲁香胶
- 黑面叶
- 黑大豆叶
- 鼋胆
- 酸藤果
- 鮧鱼鳔
- 白花铁线莲
- 青礞石
- 壁钱
- 防风叶
- 半边藕
- 黑穗画眉草
- 青棉花藤根
- 黑风藤
- 青竹蛇
- 豆瓣还阳
- 腐巴
- 九节菖蒲
- 羖羊角
- 斑茅花
- 斑茅
- 紫油木
- 风气草
- 变蛋
- 黑红菇
- 蜂药
- 白石英
- 早谷藨
- 鳝鱼皮
- 盘羊角
- 扁果
- 棒棒草
- 紫石英
- 雨韭
- 腹水草
- 日中花
- 鸭皂树根
- 宜昌荚蒾叶
- 龟肉
- 疳积草
- 珠兰
- 青叶苎麻根
- 饴糖
- 斑蝥
- 刺楸茎
- 骑马参
- 雨久花
- 蛇迷草
- 竹柏
- 珍珠露水草
- 布渣叶
- 青榨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