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巴
《中华本草》:腐巴
拼音注音
Fǔ Bā
别名
锅炙、豆腐锅巴。
英文名
bean curd crus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煮豆浆时锅底所结之焦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
原形态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全国广泛栽培。
性味
苦;甘;平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健胃消带;清热通淋。主反胃;痢疾;肠风下血;带下;淋浊;血风疮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翻胃:豆腐锅巴,黄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钱,沙糖汤调服,白汤下。(《神方珍记》)②治痢疾:陈冬米(炒)、豆腐锅巴,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空心白汤调服二、三钱,服后宜饿半日。(《神方珍记》)③治淋浊,补血:豆腐锅巴一两,川连一钱,同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钱。赤带蜜糖滚水吞下,白带砂糖汤下,热淋尿血自汤下,肠风下血陈酒下。(《慈航活人书》五效丸)④治血风疮:先将豆腐泔浸洗去靥,以布拭干,用川连、腐巴粉末,真麻油调搽,干则再涂。(《慈航活人书》)
各家论述
1.《药性考》:开胃,消滞,逐积。2.《纲目拾遗》:治淋浊,补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腐巴
拼音注音
Fǔ Bā
别名
锅炙(《药性考》),豆腐锅巴(《慈航活人书》)。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煮豆浆时锅底所结之焦巴。
功能主治
治翻胃,痢疾,血虚淋浊,肠风下血,血风疮。
①《药性考》:"开胃,消滞,逐积。"
②《纲目拾遗》:"治淋浊,补血。"
用法用量
内服: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翻胃:豆腐锅巴,黄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钱,沙糖汤调服,白汤下。(《神方珍记》)
②治痢疾:陈冬米(炒)、豆腐锅巴,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空心白汤调服二、三钱,服后宜饿半日。(《神方珍记》)
③治淋浊,补血:豆腐锅巴一两,川连一钱,同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钱。亦带蜜糖滚水吞下,白带砂糖汤下,热淋尿血白汤下,肠风下血陈酒下。(《慈航活人书》五效丸)
④治血风疮:先将豆腐泔浸洗去靥,以布拭干,用川连、腐巴粉末,真麻油调搽,干则再涂。(《慈航活人书》)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春尖油
- 独一味
- 乌龟
- 东风菜根
- 绿南星
- 蜥蜴
- 山药藤
- 老虎泡
- 忍冬藤
- 苦芥
- 山毛藓
- 麻腐
- 黍米
- 玳瑁
- 煨姜
- 黄蜀葵子
- 蛇根草
- 四方草
- 黄屈花
- 黑汉条
- 蝮蛇皮
- 马皮
- 石蟾蜍
- 通天连
- 鹊豆
- 蚕豆茎
- 大马蹄蕨
- 朴树根皮
- 蓍草
- 泡花树
- 大绿藤
- 大麦苗
- 枳椇木皮
- 黑塔子根
- 诃子核
- 蚌壳草
- 芜菁
- 丽子藤
- 肉桂叶
- 黄花獐牙菜
- 多裂委陵菜
- 独蕨箕
- 豆梨
- 金老梅枝
- 黄花夹竹桃
- 射干
- 马鞍藤
- 中华里白
- 血风藤
- 卵叶蜘蛛抱蛋
- 蝮蛇骨
- 赤火绳
- 猪母柴根
- 叶下红
- 百合
- 大果巴戟
- 黄连花
- 水桐木
- 牡狗阴茎
- 半边旗
- 滇海水仙花
- 马鞍叶
- 苍白过路黄
- (鱼彭)鱼脑
- 铁藤根
- 枳茹
- 狭叶香茶菜
- 防风叶
- 球核荚蒾
- 两面青
- 野木鱼
- 月见草油
- 紫鸭跖草
- 独行千里
- 大果臭椿皮
- 马牙贯众
- 多花景天三七
- 鹿髓
- 木姜子
- 落地生根
- 皂荚叶
- 黑腺珍珠菜
- 青羊胆
- 狗脑
- 小婆婆纳
- 西藏鸡爪草花
- 黄刺皮
- 番石榴叶
- 透骨草
- 野牡丹
- 大荨麻
- 辟汗草
- 牡蛎肉
- 冰草白穗
- 升登
- 禾秆蹄盖蕨
- 三叶崖爬藤
- 冬瓜叶
- 安息香
- 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