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子瓜
《中华本草》:钮子瓜
拼音注音
Niǔ Zǐ Guā
别名
土瓜、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天罗网、钮子果、红果果、大树献钮子。
英文名
Maysor Zehneria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相干物钮子瓜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hneria maysorensis (Wight et Arn.)Arn.[Bryonia maysorensis Wighy et Arn.; Mothria maysorensis (Wight et Ary.) Cha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草质藤本。茎、枝细弱,伸长,有沟纹,多分枝。叶柄细,长2-5cm,无毛;叶片膜质,宽卵形和稀三角状卵形,长、宽均为1-10cm,上面深绿色,粗糙,被短糙毛,背面苍绿色,近无毛,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弯缺半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或深波状锯齿,不分裂或有时3-5浅裂,脉掌状。卷须丝状,单一,无毛。花雌雄同株;雄花3-9朵生于总梗顶端,呈近头状或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纤细,长1-4cm,无毛;雄花梗开展,极短,长1-2mm;花萼筒宽钟状,长2mm;药冠白色,裂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2.5mm,上部常被柔毛;雄蕊3,2枚2室,1枚1室,有时全部为2室,插生在花萼筒基部,花丝长2mm,被短柔毛;雌花单生,稀几朵着生在总梗顶端或极稀雌雄同序;子房卵形。果梗细,无毛,长0.5-1cm,果产球状或卵形,直径1-1.4cm,浆果状,外面光滑无毛。种子卵状长圆形,扁压,平滑,边缘稍拱起。花期4-8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村边或山坡路旁潮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镇痉;解毒;通淋。主发热;惊厥;头痛;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或全草用于膀胱炎。广西苗族用根泡酒搽,治头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高原蚤缀
- 野枇杷
- 昆明水金凤
- 多花猕猴桃根
- 金钱参
- 土连翘
- 柱果木榄叶
- 蟹壳
- 甘草节
- 黑果拨毒散
- 贯众
- 美花风毛菊
- 满山白
- 密叶天胡荽
- 小黄连刺
- 驳骨草
- 扁豆叶
- 盘肠草
- 狮子七
- 牛鼻
- 大刺儿菜
- 刚竹
- 天王七果实
- 鹅涎
- 宽卵叶山蚂蝗
- 山竹子
- 鸡子黄
- 蘘荷子
- 藿香
- 滇列当
- 泡桐
- 三七
- 叶上珠
- 苦蘵根
- 缘毛筋骨草
- 鲎壳
- 石指甲
- 鹿角胶
- 变蛋
- 狗宝
- 一口红
- 桃胶
- 四川澄茄子
- 小果栀子
- 蚌粉
- 骆驼毛
- 粟芽
- 家独行菜
- 节瓜
- 黄蘑菇
- 獭肝
- 垂花胡枝子
- 夏丸
- 功劳木
- 白芷
- 夜明砂
- 马边绣球
- 合掌草
- 小铜锤
- 一把伞
- 装饰卷柏
- 林檎根
- 少年红
- 安徽杜鹃
- 土白蔹
- 马骨
- 莲子
- 凉喉茶
- 酸不溜根
- 毛麝香
- 丁香树皮
- 黄锁梅叶
- 牛嗓管树根
- 羊肚
- 山梅花
- 四季春
- 宽唇神香草
- 酱瓜
- 灰藋
- 野山楂
- 玉簪花
- 枳椇木汁
- 簝叶竹根
- 高山露珠草
- 桃儿七果
- 野苦梨根
- 冷蕨
- 肺心草
- 芒气笋子
- 野鸡头
- 高梁泡叶
- 茵芋
- 梅花冰片
- 墙草根
- 大青叶
- 白酒草
- 鲟鱼
- 泡掌筒
- 毒箭羊角拗
- 天山雪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