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椎
《*辞典》:奶椎
拼音注音
Nǎi Zhuī
出处
《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5厘米,宽0.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总状花序腋生;花紧密,长8~10毫米;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蓝色。荚果卵形,褐色,长1~1.5厘米,宽0.4~0.5厘米,密生尖刺;种子2颗,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河边、路边草丛及灌丛中。分布东北和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
性味
性微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
催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奶汁缺少:刺果甘草果序七个(鲜或干皆可),皂刺三钱。水煎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天青地白
- 乌骨鸡
- 慈竹沥
- 午时花
- 花叶矮陀陀
- 黄藨根
- 对虾
- 弯管花
- 午香草
- 护耳草
- 无患子
- 尾花细辛
- 乌鳢
- 吴茱萸叶
- 花叶矮沱沱
- 秋木瓜
- 乌榄树皮
- 乌桕叶
- 芜菁花
- 独叶山兰
- 团花
- 金牛七
- 野鸦椿花
- 月桂叶
- 悬钩根
- 蘘荷
- 五除叶
- 五指毛桃
- 乌榄
- 五加果
- 全缘凤尾蕨
- 乌饭树
- 白杨枝
- 五味草
- 土附子
- 大地棕根
- 米百合
- 柠檬桉果
- 青黛
- 娃娃鱼
- 沙地柏
- 墨
- 野鸦椿子
- 吴萸叶五加
- 楮树根
- 野油麻
- 乌贼鱼腹中墨
- 四里麻
- 古钮菜
- 红色新月蕨
- 黄金凤
- 五香草
- 新疆羌活
- 万寿菊花
- 石龙胆
- 乌蛇皮
- 乌口树
- 五爪风
- 牡荆油
- 牡蒿
- 乌金草
- 乌鸦胆
- 豆瓣香
- 大绿藤
- 工布乌头
- 野靛青
- 干冬菜
- 垂盆草
- 老鸦花藤
- 万年青
- 乌骚风
- 尾叶山柑
- 乌鸦
- 尾叶越橘
- 车前子
- 盘石龟
- 乌药花
- 薄柱草
- 五倍子内虫
- 万年蒿
- 蜜柑草
- 毛叶轮环藤
- 乌鸦头
- 乌泡刺
- 蜈蚣
- 桑根
- 鲎壳
- 天葵子
- 五代同堂
- 缬草
- 莨菪
- 铁扇子
- 水狼萁
- 扇子七
- 乌榄根
- 柳叶亚菊蒿
- 水翁叶
- 粉瘤菌
- 大叶黄杨根
- 小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