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金芦
《中华本草》:女金芦
拼音注音
Nǚ Jīn Lú
别名
扇把草、石蚕、石角、凤尾金星、小骨碎补、地蜈蚣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紫柄假瘤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crenato-pinnata(C.B.Clarke)Ching[Polypodium crenato-pinnatum C.B.Clark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夏、秋季较多。采挖后,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20-35cm。根茎横生,被红棕色、披针形鳞片,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5-20cm,红棕色,光滑无毛;叶片纸质,长10-15cm,宽6-9cm,羽状深裂;裂片5-8对,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钝头或钝尖头,基部1对裂片近开展,往往呈不整齐的羽裂,裂片之间呈狭翅状,边缘有圆钝齿或不整齐的羽裂;侧脉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裂片下面的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不具隔丝;孢子椭圆形,孢壁表面光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的山地松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食导滞;舒筋活络。主咽喉炎;小儿惊风;毒蛇咬伤;狂犬病;淋巴结核;尿路感染;食少;腹胀;便秘;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切细,开水冲服;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金芦
别名
扇把草、地蜈蚣、石蚕、石角、小骨碎补、紫柄茀蕨
来源
蕨类水龙骨科紫柄茀蕨Phymatodes crentopinnata (Clarke) Ching,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导滞,消滞。主治腹胀,便秘,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腰腿痛。还可治小儿惊风等症。
用法用量
1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华萝藦
- 虎牙
- 猴头菌
- 山豆根
- 乌奴龙胆
- 虾蟆
- 柿花
- 苦荞麦
- 仙人掌
- 蛇附子
- 地乌
- 风箱树
- 金钮扣
- 枫寄生
- 猩猩木
- 楮皮间白汁
- 金边兔耳
- 千层楼
- 海狸香
- 墨七
- 蒙莸
- 赤胫散
- 锅铲叶
- 白苏子油
- 獭肝
- 牛蹄甲
- 番石榴子
- 水百合
- 野火球
- 岩蒿
- 土马鬃
- 丝瓜根
- 榧螺
- 金纽子
- 管南香
- 虫牙药
- 午香草
- 树萝卜
- 商陆叶
- 箭杆风
- 红椋子
- 急性子
- 天仙果
- 九节风
- 人参条
- 樟树皮
- 黄荆
- 猕猴桃根
- 红花点地梅
- 白鹇
- 云南双盾木
- 鹌鹑蛋
- 锈毛白枪杆
- 山麻雀
- 塔黄
- 吴茱萸叶
- 牛胆参
- 草苁蓉
- 红酸杆
- 树茭瓜果
- 贴骨散
- 蓝花绿绒蒿
- 向日葵叶
- 松花粉
- 草绣球
- 落葵
- 桧叶
- 百舌鸟
- 黄皮果
- 金线兰
- 蕉芋
- 大叶醉鱼草
- 金钱白花蛇
- 大毛红花
- 布荆
- 钝齿铃子香
- 毛稔
- 马牙七
- 粗皮蛙
- 贯众
- 铧尖草
- 十两叶
- 三品一枝花
- 牛筋草
- 万丈深
- 一点红
- 野冬菊
- 冰球子
- 黑汉条
- 野靛青
- 麦撇花藤
- 四脚蛇
- 费菜
- 大将军
- 蟋蟀
- 帽兰
- 望月砂
- 苍白秤钩风
- 刷把草
- 椿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