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决明
《中华本草》:海决明
拼音注音
Hǎi Jué Mínɡ
别名
马蹄子
英文名
Black Fovea Snail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蹄螺科动物黑凹螺及锈凹螺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hlorostoma nigerrinma(Gmelin)2.Chlorostoma rustica(Gmelin)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捕,捕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
1.黑凹螺,贝壳呈塔形。质厚宽实,一般壳高24-30mm,宽与高近等。螺层6层,壳顶3层很小,以下3层宽度骤增。壳面一般较平直,体螺层显着膨胀。壳表灰黑色或棕黑色,生长线细波状与细密的放射肋相互交错,具纵走的灰黑色条纹和引伸的肋痕。壳基部较平整。壳口内面银白色,有珍珠光泽及数条环行的细褐襞。内唇斜,中部延伸成白色遮缘,基部具钝齿1-2枚。脐孔深,部分被遮掩,变小,周缘灰白色。厣懈质,圆形,褐色,多旋,核在中央。2.锈凹螺,贝壳圆锥形,质坚厚,一般壳高23-26mm,宽与高近等。缝合线显着。壳面稍突出,每层的宽度逐渐增加。壳表黄褐色或黑褐色,常具铁锈色斑纹。自壳顶向下的各层都具很显着的斜行肋线,尤以在体螺层最为显着,生长线细密,并与棕色的斜行放射肋成十字形交叉。壳内面灰白色,具珍珠样光泽。壳口斜,呈马蹄形。外唇薄,有一褐色与黄色相间的镶边;内唇厚,向脐孔伸出一白色遮缘,脐孔大而深,周围有白色环。下方壳口具1-2枚白色小齿。厣角质,薄而圆,棕红色;边缘银白色,核在中央。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中低潮区岩石间。2.生活于潮间带下区一对潮下带约20m深的岩礁上或海藻丛中。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2.我国沿海分布很广。为经济藻类养殖业的敌害。
形状
性状鉴别(1)黑凹螺,呈圆锥形,螺层6,壳顶3层很小,下面 3层增大,壳基层最大,较平整。表面灰黑色,有经从向的灰黑色花纹和自壳面绅伸而出的肋痕。壳口斜形,内面有珍珠样光泽和环形细纹数条。壳坚厚。气微,味微咸。[br](2)锈凹螺,螺壳呈圆锥形,螺层约5层。壳顶尖,有的已折断。表面黄褐色,密布铁锈斑纹,各层均有细弱的螺旋肋和生长纹,并可见不太整齐的纵向隆起。壳口斜,马蹄形,内面灰白色,有珍珠样光泽。气微,味微咸。
化学成分
贝壳含碳酸钙(CaCO3),还含精氨酸(arginine),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等14种氨基酸。
性味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平肝潜阳、益肝补肾。治高血压、慢性肝炎。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花龙胆
- 地花生
- 狮子尾
- 条裂山莴苣
- 黄山梅
- 小叶鼠李
- 莨菪根
- 小筋骨藤
- 射鸡尾
- 胡桃叶
- 甜瓜皮
- 对马耳蕨根
- 大叶藻
- 大桫椤
- 红鸡踢香根
- 大叶樟
- 茅香根
- 血参
- 卵叶寄生
- 槭叶草
- 蔛草
- 山胡萝卜
- 天胡荽
- 梨果仙人掌
- 山黄麻根
- 黄斑龙胆
- 虎骨胶
- 木芙蓉
- 石刁柏
- 烂泥蒿
- 四川红淡叶
- 卷边桩菇
- 石栗
- 石椒草
- 黄稔根
- 胡枝子
- 甜草
- 青竹标根
- 牡丹皮
- 天葵
- 四季春
- 石蟹
- 冷地卫矛
- 东北鼢鼠
- 水枇杷叶
- 鲈鱼
- 秋葡萄
- 蛇王藤
- 大黄树
- 石血
- 狼牙委陵菜
- 肥荚红豆
- 小松藻
- 少花柏拉木
- 木大力王
- 东北延胡索
- 疏叶当归
- 檀根
- 海门冬
- 茴香
- 十大功劳根
- 小通草叶
- 大唇马先蒿
- 枸杞子
- 大肺经草
- 梭子蟹
- 天韭
- 锡矿
- 蛇白蔹
- 四轮草
- 大叶金锦香
- 枸橘刺
- 大叶山桂
- 大地棕根
- 甜茶藤
- 柘木白皮
- 土百部
- 山韭菜
- 豆列当
- 红花岩松
- 大苞寄生
- 花蚊虫
- 络石藤
- 小丁香
- 大马哈鱼
- 杧果钉
- 华南舌蕨
- 山黄麻叶
- 茄叶一枝蒿
- 茜草藤
- 臭常山
- 大丁草
- 鹤虱风
- 大青木
- 大山玄参
- 黄矾
- 红梗草根
- 小青藤香
- 杏仁
- 大花威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