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皮
《中华本草》:鲤鱼皮
拼音注音
Lǐ Yú Pí
英文名
Carp skin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将鲤鱼杀死后,洗净,取皮,晾干。
原形态
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鳞大,侧线鳞33-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 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主要为蛋白质、脂肪等。[br]此外,尚含叶黄素(lutein)及1种类似于喇蛄素(astacene)的红色色素:从绯鲤(红色鲤)中曾分离出叶黄素酯(luteinester ),α-及β-皮黄素酯(α-及β-doradexanthinester),虾黄质(astaxan-thin)。
性味
甘;平
归经
脾;肾经
功能主治
安胎;止血。主胎动不字;胎漏;骨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烧灰,适量。
复方
治负鲠,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鲤鱼鳞、皮合烧作屑,以水服之。未出更服之,取出为度。(《养生必用方》)
各家论述
《唐本草》:主瘾疹。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鲤鱼皮
拼音注音
Lǐ Yú Pí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皮。
化学成分
主要为蛋白质、脂肪等。此外,尚含叶黄素及一种类似于蝲蛄素的红色色素;从绯鲤(红色鲤)中曾分离出叶黄素酯,α-及β-皮黄素酯,虾黄质。
功能主治
《唐本草》:"主瘾疹。"
复方
治鱼鲠,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鲤鱼鳞、皮合烧作屑,以水服之。未出更服之,取出为度。(《养生必用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鹿靥
- 波缘假瘤蕨
- 龙利叶花
- 六股筋
- 老虎姜
- 落花生枝叶
- 驴毛
- 糙叶树
- 芦子兰
- 裂叶堇菜
- 隆萼当归根
- 蝴蝶草根
- 鬣羚角
- 露兜竻花
- 芦茎
- 菱蒂
- 驴断肠
- 芦竹根
- 路边草
- 镰羽贯众
- 石吊兰
- 毛桐
- 落新妇根
- 鳞衣草
- 路边姜
- 量天尺花
- 镰叶马蔺根
- 骡宝
- 交剪草
- 量天尺
- 香芋
- 藜芦
- 葎草花
- 算盘子叶
- 葎草
- 良藤
- 露兜竻心
- 杧果钉
- 鹿藿根
- 鹿头肉
- 淫羊藿
- 连翘茎叶
- 粉条儿菜
- 胡桃仁
- 杉木
- 麻羊藤
- 红豆
- 青檀香
- 茯苓皮
- 鲤鱼齿
- 定草根
- 江西金钱草
- 土香薷
- 藏鮡骨
- 金雀根
- 红根
- 山白蜡条
- 山石榴
- 短毛熊巴掌
- 列当
- 驴打滚草
- 轮叶景天
- 露蕊乌头
- 驴蹄草
- 豆腐
- 老龙皮
- 牛蒡根
- 接骨草
- 山乌桕
- 庵 (艹闾)子
- 驴打滚儿草
- 蓼大青叶
- 菱叶山蚂蝗
- 香果树
- 卵叶贝母兰
- 槲皮
- 金冠鳞毛蕨
- 商陆叶
- 苦芺
- 水棉花
- 曲花紫堇
- 芦荟叶
- 鱼香草
- 假茼蒿
- 山樱桃核
- 长叶山芝麻
- 线叶金鸡菊
- 鸡肝
- 罗汉果
- 万年柏
- 一叶荻
- 岳桦
- 五倍子内虫
- 啄木鸟
- 藤本夜关门
- 水稻清
- 鹿胎
- 红川乌
- 野棕
- 半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