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厣
《中华本草》:海螺厣
拼音注音
Hǎi Luó Yǎn
来源
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脉红螺和皱红螺等的厣。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apana uenosa(Valenciennes)[Rapana thomasiana Crosse]2.Rapana bezoar(Linnaeus)采收和储藏:捕得海螺后,取厣,洗净,晾干。
原形态
1.脉红螺,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0-120cm,宽45-95mm,大者高可达150mm,宽120mm,螺层约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颖合线浅。壳顶尖细,光滑。螺旋部较低。体螺层的中上部极膨大,基部渐缩小。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蝗螺肋和细的生长线。肩角结节突起,在体螺层上结节成三角形,特别突出,有时呈棘状。于肩角的下方还有3-4条具结节突起的粗肋。壳面黄褐购,具棕褐色斑点。壳口大,长卵形,内面杏红色,有次光。前沟短宽,外唇厚,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应的缺刻。内唇后方薄,后沟不明显,贴附于体螺层上,前方加厚,向外伸卷,与体螺层前部的螺肋共同形成假脐。厣角质,椭圆形,坚固而厚棕红色,核位于靠外唇的边缘。体柔软,头部前腹面有口,头上有触角1对,各有一黑色小眼。足部宽大,灰黑色。2.皱红螺,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77-97mm,宽58-74mm,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在缝合线下方常形成强的皱褐体螺层极膨大,尤其是体螺层的肩角上部具有显着的薄片状褐叠。在肩角下部有2-3条带有片状结节的螺肋,壳表黄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点。壳口大,卵圆形。周围白以或查红色。厣角质,红褐色。其他形状近似前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幼螺多生活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石间;成体多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数米至数十米深的细沙或多泥的海底。能捕食其他软体动物。雌雄异体,产卵期约5-8月,卵产在甲壳质的狭长卵袋中,每一卵袋包含卵子数百至数千个,于水温23-26℃时,3-4星期即可变成面盘幼虫,破袋而出,过一段时间长成幼螺,2年可达性成熟。2.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及19-41m深的泥沙质海底。资源分布: 1.我国沿海分布很广,以北方沿海为最多。2.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性味
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中耳炎;顽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焙干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青琅玕
- 猴接骨草
- 红帽顶
- 海南粗榧
- 核子木
- 红地榆
- 海螺壳
- 湖北贝母
- 猴樟果
- 红丹参
- 九倒生
- 牛胆参
- 鹰嘴爪
- 甘西鼠尾
- 布荆
- 鲱鱼籽
- 毛稔
- 山马豆根
- 老枪谷
- 安徽小檗
- 鸡心七
- 虫实
- 吊山桃
- 草本三角枫
- 鱼鳔
- 椰子壳
- 向日葵
- 新疆藜芦
- 小果倒地铃
- 鹅绒藤
- 树腰子
- 山鸡
- 披针骨牌蕨
- 大叶白纸扇
- 华无柱兰
- 松香
- 狐心
- 单条草
- 琼枝
- 夜花藤
- 马鞭草
- 桃耳七
- 管仲
- 黑塔子
- 甘青雪莲花
- 野鸦椿
- 山豆根
- 柿花
- 牡荆子
- 岗松
- 亮叶桦皮
- 割舌罗
- 龙齿
- 冷毒草
- 狗尾草
- 白鱼尾果
- 牛蹄甲
- 笔管榕
- 杉寄生
- 条叶猪屎豆
- 鬼灯笼根
- 大发表
- 白鹇
- 高山大黄
- 土马鬃
- 樟树皮
- 绢毛菊
- 鹌鹑蛋
- 凤凰衣
- 黄花鼠尾草
- 黄莲花
- 黄瓜子
- 合欢花
- 寒莓叶
- 护耳草
- 化气兰
- 华东阴地蕨
- 华西小石积
- 黄花铁线莲
- 越王余筭
- 鲩鱼胆
- 华清香藤
- 华细辛
- 黄杞叶
- 华罂粟
- 寒莓根
- 黄脚鸡
- 还筒子
- 衡州乌药
- 化药
- 华金腰子
- 回回蒜果
- 黄芫花
- 黄瓜根
- 黄花母根
- 黄瘤孢
- 合萌叶
- 化金丹
- 化血胆
- 合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