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灵脂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灵脂
拼音注音
Cǎo Línɡ Zhī
别名
西藏鼠兔粪、岩兔粪、岩鼠粪
来源
兔目鼠兔科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 (Milne-Edwards),以粪便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西藏。
性味
苦、咸,温。
功能主治
痛经祛瘀。主治月经失调,产后腹痛,跌扑损伤及瘀血积滞等症。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服或作散剂服。
注意
血虚者及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草灵脂
拼音注音
Cǎo Línɡ Zhī
别名
岩兔屎、岩鼠粪(《四川中药志》)。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鼠兔科动物西藏鼠兔的粪便。全年可采。粪便多堆集于洞口。收得后,筛净泥土,拣去砂石,晒干。
原形态
体形相短,体长约14厘米。头部长而狭,耳廓短而圆。上唇纵裂。吻部两侧有发达的触须。四肢短小。后肢比前肢略长,无尾。身体背面暗灰褐色,毛基暗灰色,中段黄白色,毛尖黑色。耳背黑色,内为棕黑色,耳缘具明显的白边。腹面色浅,毛尖黄或白,毛基为暗灰色。四足背面浅黄,掌面被深褐色密毛。头骨狭长,腭孔与门齿孔合而为一。
生境分布
喜栖于半潮湿的海拔较高的山坡灌丛中。穴土而群居,昼夜均活动。食物主要为莎草科与禾本科植物的茎叶。分布云南、四川、湖北、山西、甘肃、陕西、青海、西藏等地。产四川。
形状
干燥粪便呈圆形或略呈长椭圆形,直径4~5毫米。外表棕褐色,粗糙。破碎后仍棕褐色,有多数植物纤维及其它未消化物质。陈久者无甚气味,新鲜者微臭。以粒大、均匀,无破碎、杂质者为佳。
性味
《四川中药志》:"苦咸,温,无毒。"
功能主治
《四川中药志》:"通经、祛瘀。治月经失调,产后腹痛,跌扑损伤及瘀血积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
注意
《四川中药志》:"血虚及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血瘀经闭及产后腹痛:草灵脂配蒲黄等量,研末。黄酒送服。
②治跌打损伤:草灵脂、当归、红花、赤芍、桃仁。煎水服。
③治胃寒疼痛:草灵脂、炮姜。研细末,分数次,温开水送服。(选方出《成都中草药》)
备注
四川地区还以金龟子科动物小青花潜幼虫的干燥粪便作草灵脂使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衣鱼
- 有柄石韦
- 黄羊角
- 木瓜
- 大叶金花茶叶
- 狗乳汁
- 瘴气藤
- 鹌鹑
- 鸡血七
- 老鸦胆叶
- 乌鸡骟
- 金不换
- 南蛇簕
- 山苍子
- 盐肤木皮
- 麻黄根
- 过塘蛇
- 蜻蜓
- 香水塔花
- 乌苏里黄芩
- 锡生藤
- 莲须
- 翅柄蓼
- 大叶南苏
- 土香榧
- 小毛香
- 天脚板根
- 大飞扬
- 吊兰
- 龙须藤
- 白淋草
- 檵花叶
- 野木鱼
- 狗尾草
- 冰糖
- 鸭胆子
- 青荚叶茎髓
- 花锚
- 大避债蛾
- 大串连果
- 藤黄连
- 鹿耳翎
- 锦地罗
- 黑及草
- 地梗鼠尾
- 列当
- 山狸子肉
- 黄瓜
- 芦荟叶
- 竹精
- 香苏草
- 落葵
- 青琅玕
- 山苏子根
- 粟米
- 樱草根
- 墨七
- 石楠
- 建神曲
- 豆腐
- 救必应
- 蚬壳
- 唇香草
- 花鱼
- 白脂麻
- 羌活
- 鳢鱼血
- 刺黄连
- 山慈姑叶
- 蜘蛛网
- 南方荚蒾
- 肾子草
- 胡椒
- 狗肝菜
- 铁苋
- 乌鸦头
- 龙血树
- 番荔枝叶
- 风藤草
- 鬼灯笼
- 枪刀菜根
- 风箱树叶
- 冰凉花
- 野杜仲
- 茄叶
- 霸王根
- 壁钱
- 野荔枝果
- 绿萼梅
- 地黄连
- 长管蝙蝠草
- 旱菜
- 葛叶
- 辣椒茎
- 豇豆叶
- 十八症
- 乌毛蕨贯众
- 青藤
- 核子木
- 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