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叶卷柏
《中华本草》:粗叶卷柏
拼音注音
Cū Yè Juǎn Bǎi
别名
肺筋草、石上柏、凤尾草、鸭头草、银肺筋草
英文名
Roughleaved Spikemoss
出处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中国药用动物志》:应用同于海龙。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粗叶卷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trachyphylla A.B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25-35cm。主茎禾秆色,常可在分枝处着生支撑根;侧枝密,多回分枝。营养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二型,背腹各3列。侧叶(背叶)上面有单细胞短刺毛及颗粒状突起,粗糙,卵状长圆形,长2-3mm,宽1.2-1.5mm,钝头,叶缘有微齿牙及缘毛,中叶(腹叶)短卵状长圆形,长2-2.1mm,宽1-1.1mm,龙骨状,有缘毛,先端具芒。孢子囊穗四棱形,长5-10mm,生于枝顶;孢子叶卵状三角形,渐尖头,边缘有细齿,4列,交互覆瓦状排列。大孢子囊圆肾形,生在囊穗基部,小孢子囊圆肾形,生囊穗上部或囊穗全为小孢子囊;孢子二型。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淡;凉
归经
肝、肺、心三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凉血止血。主肺热咳嗽;肺痨;便血;痢疾;烫火伤;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云木香
- 茶子心
- 臭梧桐花
- 粗榧枝叶
- 一把香
- 臭藿香
- 云南野当归
- 泽藓
- 千日红
- 丁锅树叶
- 车前子
- 白花射干
- 石碱
- 老鼠耳
- 南鹤虱
- 水蔓青
- 寄生藤
- 滴滴花
- 地黄叶
- 石香葇
- 硼砂
- 牛膝茎叶
- 水团花
- 凤仙花
- 金老梅叶
- 水茄冬果
- 商陆花
- 黄芩
- 银粉背蕨
- 栉叶蒿
- 棕榈叶
- 野蘑菇
- 野高粱
- 紫茎棱子芹
- 撑篙竹
- 中华胡枝子
- 獭子树
- 鸢嘴
- 臭矢菜
- 白珠树
- 安徽杜鹃
- 矮茎朱砂根
- 矮叶书带蕨
- 阿尔泰瑞香
- 阿尔泰扭藿香
- 短冠草
- 暗紫贝母
- 艾纳香根
- 菾菜根
- 牛心果
- 五加皮
- 百尾笋
- 龟版
- 琴唇万带兰
- 海莲叶
- 白鲜皮
- 土人参叶
- 土大黄叶
- 盘龙七
- 虱子草
- 黄葛树
- 凸额马先蒿
- 天水蚁草
- 兔毛蒿
- 芭蕉头
- 鸨肉
- 山飘儿草
- 大杜鹃
- 毛花洋地黄
- 野槟榔
- 黄木耳
- 裕民贝母
- 鞭叶铁线蕨
- 中华剑蕨
- 百药煎
- 枪刀菜根
- 迭裂黄堇
- 五叶薯
- 白苏子油
- 羊毛草根
- 红花木莲
- 藤杜仲
- 展花乌头
- 野菠菜
- 山楂
- 银背藤
- 鸢油
- 吉龙草
- 棕板
- 覆盆子
- 裂果卫矛
- 大麦苗
- 鸡血李
- 山乌珠叶
- 鳞瓦韦
- 桃儿七果
- 山红稗
- 臭黄荆根
- 甜瓜子
- 苦楝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