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背藤
《中华本草》:银背藤
拼音注音
Yín Bèi Té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银背藤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yreia obtusifolia Lour.[Convo1vu-lus obtectus Wall.; Rivea obtecta (Wall.) Choisy]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原形态
银背藤,攀援灌木。少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老枝无毛,淡褐色,具皱纹。单叶互生;叶柄长1.5-3.8cm,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叶面被疏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白色;侧脉7-11对。聚伞花序有花5-8朵,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2-3cm,苞片早落;花两性;萼片5,卵形,外面密被长柔毛;花冠漏斗状,外面疏被柔毛,瓣中带密被长柔毛,冠檐5浅裂;雄蕊5,生于距花冠筒基部7mm处,花丝丝状,基部稍扩大,密被长柔毛,花药长圆形;子房无毛,柱头头状,花柱及雄蕊均内藏。果实圆球形,红色,4室,每室有1颗种子。花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1800m的沟谷密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及其沿海岛屿。
性味
苦;辛;凉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主内伤吐血;血崩;赤白带下;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侧耳
- 桤木枝梢
- 捆仙丝
- 藤杜仲
- 荞麦
- 崩疮药
- 银箔
- 白前
- 阴(句黾)
- 甜橙
- 兔儿风
- 八仙草
- 八哥
- 天葵子
- 野菠菜
- 白蔹
- 七叶一把伞
- 白骨走马
- 田唇乌蝇翼
- 白松塔
- 迎红杜鹃
- 八角金盘
- 包谷火焰包
- 土沙参
- 白花草
- 翼核果
- 百味叶
- 白千层叶
- 唐古特马尿泡
- 土大黄
- 白背叶
- 巴茅果
- 扁竹测
- 天竺黄
- 天鹅毛
- 白蒿花
- 螺厣草
- 野黄皮
- 山茱萸
- 山大刀
- 水百合
- 一把香
- 土香薷
- 羊屎木
- 白叶藤
- 塘虱鱼
- 野塘蒿
- 土木香
- 百味参
- 野樱桃
- 太白韭
- 药绿柴
- 野木耳菜
- 祁州一枝蒿
- 全缘榕
- 台湾牛奶菜
- 土香榧
- 扁蒲扇
- 野槟榔
- 土一枝蒿
- 一年蓬
- 黄瑞木
- 盐匏藤
- 荞麦秸
- 田螺厣
- 硬皮马勃
- 金线兰
- 千只眼
- 荫风轮
- 北沙参
- 野猪黄
- 七角枫
- 野草香
- 羊山刺
- 玉米黑粉
- 百解藤
- 洋草果
- 千打锤
- 百里香
- 土党参
- 百药煎
- 扁轴木
- 太白贝母
- 布狗尾
- 田高粱
- 宽卵叶山蚂蝗
- 云南柴桂
- 变异鳞毛蕨
- 云锦杜鹃
- 羽叶丁香
- 羽叶山蚂蝗
- 缘毛筋骨草
- 百解马兜铃
- 白花丁香
- 白云瓜花
- 百花锦蛇
- 白花油麻藤
- 白三百棒
- 一口红
- 巴东岩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