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毛莨
《中华本草》:西南毛莨
拼音注音
Xī Nán Máo Lànɡ
别名
西南毛莨叶
英文名
Laef of Southwestern buttercup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莨科植物西南毛莨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unculus ficaviifolius Le’vl et Vant.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金鲜用。
原形态
西南毛茛,一年生草本,高10-30cm。采根细长,簇生。茎倾斜上升,近直立,节多数,下部茎节上生根,被柔毛或无毛。基生叶与茎一叶相同;叶柄长1-4cm,无毛或被柔毛,基部鞘状;叶片不裂,宽卵形或近菱形,长0.5-3cm,宽5-25m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截形,边缘有3-9个浅齿或近全缘,无毛或被柔毛;茎上部叶较小,披针形,叶柄短或无柄。花直径8-10mm,花梗与叶对生,长2-5cm,细而下弯,有柔毛;萼片5,卵圆形,长2-3mm,常无毛;花瓣5,长圆形,长4-5mm,这宽的2倍,有5-7脉,无端圆或微凹,基部有窄爪,长0.5-0.8mm,蜜槽点状位于爪上端;雄蕊多娄,花药长约0.6mm;花托有细柔毛;心皮多数。瘦果卵球形,长约1.5mm,宽约1.2mm,两面较扁,有疣状小突起,喙长约0.5mm。花果期4-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200m的林缘湿地或水沟旁。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形状
性状鉴别,全草长10-30cm,有时下部节上生根。基生叶及茎生叶宽卵形或近菱形,长0.5-3cm,边缘具浅齿或近全缘,无毛或贴生柔毛,黄绿色;叶柄长1-4cm,基部鞘状。花梗与叶对生;花直径8-10mm,萼片卵圆形;花瓣5,长圆形。聚合果近球形,直径3-4mm;瘦果卵球形,长约1.5mm,两面较扁,有疣状小突起。气微,味苦辛。
药理作用
经动物试验,本品有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
利湿消肿;止痛杀虫;截疟。主疟疾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患外或穴位。
各家论述
《四川中草药》:茎叶敷穴位可治疟疾,敷脐眼可治腹疼,疝气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鱼鹰骨
- 青药
- 有柄石韦
- 露兜竻蔃
- 鹬肉
- 山莴苣
- 大叶蒟
- 毛葡萄
- 铜棒锤
- 饭团藤
- 烂茶叶
- 串铃草
- 铁牛钻石
- 白草根
- 大块瓦
- 蜗牛壳
- 飞机草
- 野冬菊
- 绵萆薢
- 椿树花
- 尖子木
- 麦撇花藤
- 螳螂跌打
- 麻羊藤
- 浮尸草
- 母猪藤根
- 五爪龙
- 过墙风
- 烟管蓟
- 龙眼叶
- 帽兰
- 鸡血七
- 羊屎条根
- 黑果
- 柠条籽
- 山羊肝
- 了哥王根
- 刺苋菜
- 东北桤木
- 十两叶
- 南牡蒿
- 青琅玕
- 蟋蟀
- 百味参
- 红皮
- 地盘松球
- 白茅根
- 骆驼蹄瓣
- 蜂糖罐
- 潺槁树
- 脉耳草
- 狐狸尾
- 血党
- 树腰子
- 红榔木
- 麻柳树根
- 苹果皮
- 簕欓
- 羊角参
- 五月霜
- 粗糠柴
- 木槿根
- 胡莲
- 将军树
- 黑豆衣
- 岩茴香
- 齿叶橐吾
- 牛奶树子
- 鲟鱼
- 土贝母
- 红葱
- 肿足蕨
- 苦檀子
- 黄荆
- 车前子
- 南方露珠草
- 冬瓜
- 蔓胡颓子叶
- 荜茇根
- 野罂粟壳
- 水苋菜
- 盐肤子
- 豪猪肉
- 茭白
- 狗狗秧
- 列当
- 豆腐
- 儿茶
- 香果树
- 胆南星
- 地蜂子
- 乌蔹莓
- 胡杨
- 喜树皮
- 石彭子
- 千里光
- 茄子根
- 跌打草
- 蛇疙瘩
- 茨菇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