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分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叉分蓼
拼音注音
Chā Fēn Liǎo
别名
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
来源
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为佳)入药。
生境分布
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
性味
酸、甘,温。
功能主治
祛寒,温肾。主治寒疝,阴囊出汗。
用法用量
鲜根5两~1斤,水2斤,熬成1斤,趁热装入罐中,用热气熏患部,熏时用被围上,熏1~2小时(全身出汗为好),一般2~3次可愈。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千金藤
- 紫金牛根
- 水晶兰
- 龙舌箭
- 滨海前胡
- 小叶莲
- 鸭嘴癀
- 檫树
- 冬瓜子
- 马鬃蛇
- 水冬瓜花
- 骨牌蕨
- 藏青杠
- 梨树根
- 山甜茶
- 竹卷心
- 石韦根
- 山鸢尾花
- 黄山五叶参
- 椿树花
- 麻叶荨麻
- 团花龙船花
- 含羞草根
- 马兰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南方红豆杉
- 痰药
- 三七草
- 水马桑
- 索骨丹
- 小果倒地铃
- 狼萁草
- 粗榧根
- 乌尼参
- 向日葵茎髓
- 硬骨凌霄
- 茶子饼
- 细叶七星剑
- 镰片假毛蕨
- 硬枝黑锁梅
- 球衣藻
- 三尖杉根
- 团叶槲蕨
- 蓖麻根
- 小花五味子根
- 癞树叶
- 银边吊兰
- 穞豆
- 粉绿藤
- 继木[檵木]
- 莲子
- 柴胡叶链荚豆
- 硬叶女娄菜
- 细叶草乌
- 玉米黑霉
- 龙利叶花
- 锥螺厣
- 荠苎
- 腊梅花
- 冷蕨子草
- 姜味草
- 铁藤根
- 祁州一枝蒿
- 鳞始蕨
- 大金银花
- 钻石风
- 醉鱼草花
- 钻地风
- 红花山牵牛
- 五龙根
- 山薄荷
- 止痢蒿
- 重楼
- 阳桃花
- 蜘蛛网
- 狗心
- 调经草
- 七叶子
- 酒药花
- 大虎耳草
- 甜叶菊
- 朝鲜当归
- 野黄麻
- 大花剪秋罗
- 大薸
- 蘡薁
- 乌龟
- 白花鹅掌柴
- 打火草
- 吹火筒
- 海柳
- 衡州乌药
- 蒙自赤杨
- 黑大豆花
- 红豆蔻
- 假辣蓼
- 红毛草
- 鳞衣草
- 山马鞭草
- 金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