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秸
《中华本草》:大麦秸
拼音注音
Dà Mài Jiē
英文名
Barley Straw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后的茎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rdeum vulgare L.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果实,取茎秆晒干。
原形态
大麦 越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cm。叶鞘松驰抱茎;两侧有较大的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扁平,长9-20cm,宽6-20mm。穗状花序长3-8cm(芒除外),径约1.5cm小穗稠密,每节着生3枚发育的小穗,小穗通常无柄,长1-1.5cm(除芒外);颖线状披针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背部无毛,有5脉,顶端延伸成芳,芒长8-15cm,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有纵沟或内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时与外稃粘着,不易分离,但某些栽培品种容易分离。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药理作用
大麦秸中,含有多糖成分,初步动物试验,具有抗癌作用。
性味
甘苦;温
归经
脾;肺经
功能主治
利湿消肿;理气。主小便不通;心胃气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大麦秸
拼音注音
Dà Mài Jiē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后枯黄的茎秆。
药理作用
大麦秸中,含有多糖成分,初步动物试验,具有抗癌作用。
性味
味甘苦,性温,无毒。
归经
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消肿,利湿,理气。(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
复方
治小便不通:陈大麦秸,煎浓汁频服。(《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
治疗心绞痛:将大麦根须制威片剂内服,一般每次100~200毫克(2~4片),少数用300毫克,每日3次。治疗31例心绞痛,22例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运动耐量增加,硝基甘油片用量减少,气促、心悸症状减轻。症状缓解大多在服药2周,服用3000~6000毫克即显效果。复查心电图者12例,6例心肌损害改善,运动试验转阴,6例无变化。又用于血脂过高症,9例血清胆甾醇过高症,治疗前的平均值为308.4毫克%,治疗后均见下降,下降值为39~124毫克%,下降百分比为17~40.7%,超过25%者5例,小于25%者4例,平均下降27.6%;19例血清甘油三脂过高症,治疗前平均值为327.2毫克%,治疗后17例均有较明显的下降,下降绝对值为24~270毫克%,下降百分比为13.7~54.7%,下降超过25%者14例,全组平均下降40%。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冬青皮
- 细枝柃
- 大叶醉鱼草
- 土一枝蒿
- 细香葱
- 大叶铁包金
- 小花五味子根
- 龙爪树
- 糖茶藨
- 风兰
- 调羹树
- 黄鳝藤
- 丁榔皮
- 小血藤叶
- 罗勒根
- 藤梨根
- 粉防己
- 鸡心七
- 贵州追风散
- 桑芽茶
- 蒌叶
- 东北红豆杉
- 水翁根
- 黄颡鱼涎
- 单鞭
- 莱菔
- 箭杆风
- 芦根
- 桑鳸
- 栗树根
- 黄瓜根
- 急性子
- 水茴香藻
- 橘络
- 东紫堇
- 骆驼脂
- 东北雷公藤
- 马柳根
- 大花素馨花
- 落花生油
- 双肾子
- 头顶一朵花
- 黑汉条
- 野木鱼
- 柿寄生
- 浮尸草
- 水皂角子
- 山铁树叶
- 大昏头鸡
- 点腺过路黄
- 水田七
- 苘实
- 辣椒
- 麻柳树根
- 水茄冬
- 水木草
- 合子草
- 田麻
- 木麻黄
- 黑萼棘豆
- 凤尾兰
- 冰糖
- 地梅子
- 虎斑游蛇
- 水狗子
- 绣线菊子
- 华山矾果
- 萱草嫩苗
- 芦叶
- 鲤鱼脂
- 大种鹅儿肠
- 蛇王藤
- 朴树果
- 小扁豆
- 大麻叶佩兰
- 龟甲胶
- 太平莓
- 乌榄核
- 小白蒿
- 将军树
- 牡狗阴茎
- 野京豆
- 蜂斗菜
- 莲座蓟
- 熏衣草
- 角盘兰
- 火炭母
- 鸡血七
- 雪上一枝蒿
- 竹林消
- 胡荽
- 黄秋葵叶
- 胆星
- 仙掌子
- 水甘草
- 龙珠
- 葛上亭长
- 宿苞豆
- 沙糖根
- 枸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