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螺壳
《中华本草》:东风螺壳
拼音注音
Dōnɡ Fēnɡ Luó Ké
来源
药材基源:为蛾螺科动物泥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abylonia lutosa(Lamarck)2.Babylonia oreolata(Lamarck)采收和储藏:东风螺捕得后,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
1.泥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6-70mm,宽约为高的2/3,螺层8-10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呈圆锥形,每层迅速增高,膨圆菜部3-4层的上部形成肩角,肩角下面略直。壳表灰白色,外被黄褐色表皮,有砦个体具有隐约的淡褐色斑块。壳表光滑,生长线明显。壳口长卵形,内面白色,有光泽。外唇较薄,内唇加厚外卷。脐不深。有的个体脐孔被内唇所遮盖。前沟圆形的粗肋。厣角质,长卵圆形,坚厚,棕色,核位于前内侧。2.方斑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固,一般壳高72-84mm,宽40-46mm,形状似泥东内螺而稍大。螺层约9层,缝合线处呈附梯或红褐色的四方形斑块,体螺层上有3行斑块,上面一行斑块较大。壳口呈半圆形,壳内面白色,可透视壳面斑块颜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7-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肉食性。2.生态环境及分布与前种同。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形状
性状鉴别(1)泥东风螺壳,贝壳呈卵圆形,高.0-7.0cm,宽3.0-4.0cm,壳宽约为壳高的2/3。外表面光滑,黄褐色,外有一层薄的壳皮,内表面白色,有光泽。螺旋部呈圆锥状,约占壳高的1/2,体螺层膨大。壳口长卵形,前沟短,形成一个大的缺刻;后沟小。质重而坚实。气微,味微咸。[br](2)方班东风螺,贝壳形状与前种相似,但壳表面呈白色,外被以黄褐色壳皮,壳面染有紫褐色或红褐色的四方形斑块,体螺层上的斑块排成3行,上面的1行极大;壳内面白色,可清晰透视壳面斑块的颜色。
化学成分
贝壳主要含碳酸钙。
性味
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
制酸止痛;清热解毒。主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疥癣;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煅研末冲,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太白贝母
- 广州山柑
- 返顾马先蒿
- 冬青皮
- 丁香枝
- 米饭花果
- 东紫堇
- 丹参
- 大山芝麻
- 土荆皮
- 广西莪术
- 七角枫
- 尖萼厚皮香
- 木香
- 宽叶杜香
- 党参
- 大独叶草
- 大理木香
- 天罗水
- 番荔枝
- 灰贯众
- 鳢鱼肠
- 铁扫帚
- 茅瓜
- 蜂蜡
- 娃娃鱼
- 掌叶蓼
- 枫树
- 蒙古扁桃
- 刺黄柏茎叶
- 刺瓜
- 方蟹
- 软枣子
- 马尿烧
- 蛇胆草
- 腐婢
- 蜂乳
- 佛手柑
- 河蚌
- 蓖麻蚕
- 木槿
- 马陆
- 拐芹
- 地绵绵
- 马先蒿
- 蜜蜂房
- 蒙古山萝卜
- 茅香根
- 蔓胡颓子
- 马心
- 蒙自虎耳草
- 脉耳草
- 蘑菇
- 蔓荆子
- 马勃
- 蔓荆子叶
- 马桑根
- 柳叶卫矛
- 九牛力
- 川楝子
- 硫化铅
- 春砂花
- 接筋草
- 蔓斑鸠菊
- 马来蒲桃
- 蟒蛇草
- 茅香
- 茅草箭
- 霸王根
- 伏毛苎麻
- 法罗海
- 鱼香草
- 桂叶素馨
- 黑穗石蕊
- 山梅花
- 紫茉莉
- 杜香
- 凤尾贯众
- 桂花跌打
- 马蔺根
- 峨眉石凤丹
- 锈叶野牡丹
- 青葙花
- 香胶木
- 竹鼠肉
- 小礼花种子
- 藏三七
- 使君子叶
- 南五味子叶
- 狐肠
- 桄榔子
- 黄金凤
- 纵条肌海葵
- 桦褶孔
- 金精石
- 紫金牛根
- 球兰
- 红参
- 稻槎菜
- 黄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