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螺壳
《中华本草》:东风螺壳
拼音注音
Dōnɡ Fēnɡ Luó Ké
来源
药材基源:为蛾螺科动物泥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abylonia lutosa(Lamarck)2.Babylonia oreolata(Lamarck)采收和储藏:东风螺捕得后,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
1.泥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6-70mm,宽约为高的2/3,螺层8-10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呈圆锥形,每层迅速增高,膨圆菜部3-4层的上部形成肩角,肩角下面略直。壳表灰白色,外被黄褐色表皮,有砦个体具有隐约的淡褐色斑块。壳表光滑,生长线明显。壳口长卵形,内面白色,有光泽。外唇较薄,内唇加厚外卷。脐不深。有的个体脐孔被内唇所遮盖。前沟圆形的粗肋。厣角质,长卵圆形,坚厚,棕色,核位于前内侧。2.方斑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固,一般壳高72-84mm,宽40-46mm,形状似泥东内螺而稍大。螺层约9层,缝合线处呈附梯或红褐色的四方形斑块,体螺层上有3行斑块,上面一行斑块较大。壳口呈半圆形,壳内面白色,可透视壳面斑块颜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7-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肉食性。2.生态环境及分布与前种同。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形状
性状鉴别(1)泥东风螺壳,贝壳呈卵圆形,高.0-7.0cm,宽3.0-4.0cm,壳宽约为壳高的2/3。外表面光滑,黄褐色,外有一层薄的壳皮,内表面白色,有光泽。螺旋部呈圆锥状,约占壳高的1/2,体螺层膨大。壳口长卵形,前沟短,形成一个大的缺刻;后沟小。质重而坚实。气微,味微咸。[br](2)方班东风螺,贝壳形状与前种相似,但壳表面呈白色,外被以黄褐色壳皮,壳面染有紫褐色或红褐色的四方形斑块,体螺层上的斑块排成3行,上面的1行极大;壳内面白色,可清晰透视壳面斑块的颜色。
化学成分
贝壳主要含碳酸钙。
性味
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
制酸止痛;清热解毒。主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疥癣;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煅研末冲,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海鳗鳔
- 诃子
- 高山龙胆
- 龟甲
- 盒子草
- 广石豆兰
- 海杧果
- 桂皮
- 寒水石
- 旱田草
- 蛤蜊
- 海南粗榧
- 海芙蓉
- 关公须
- 海狗肾
- 高粱泡
- 高粱泡根
- 龟甲胶
- 冠果草
- 鬼毛针
- 狗爪豆
- 光明盐
- 刮筋板
- 挂兰
- 鬼柳树
- 栝楼子
- 栝楼皮
- 桂花子
- 狗骨节
- 杠板归
- 狗骨柴
- 破布木
- 枸骨树皮
- 葛根
- 高山柏
- 蜂窝草
- 广东土牛膝
- 凤尾蕉叶
- 岗松根
- 覆盆子根
- 短腺小米草
- 附地菜
- 兜冠黄共享
- 鄂豆根
- 饭团藤
- 岗松
- 匐地龙
- 地菍果
- 地柏枝
- 凤尾参
- 风藤草根
- 鹅肠草
- 梵天花根
- 短穗草胡椒
- 大五爪金龙
- 椴叶独活
- 粉条儿菜
- 杜仲藤
- 鹅
- 盾叶薯蓣
- 黄颡鱼
- 独花兰
- 大马蹄蕨
- 东方荚果蕨
- 大叶白纸扇
- 淡菜
- 豆列当
- 大叶马尾连
- 地柏
- 黄皮果核
- 淡豆豉
- 大籽蒿
- 地笋
- 地钱
- 粘毛黄花菍
- 大叶千里光
- 钓樟根皮
- 大叶楠
- 大果卫矛
- 滇车前
- 灯盏细辛
- 大叶铁包金
- 刀灰树
- 地白草
- 大雪上一枝蒿
- 大发散
- 倒生根
- 党参
- 单根木
- 黄蓬花
- 黄屈花
- 大浮萍
- 大果巴戟
- 倒钩刺
- 东莨菪
- 刀豆壳
- 翻白柴
- 蒲葵叶
- 刀口药
- 鸭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