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花
《中华本草》:油茶花
拼音注音
Yóu Chá Huā
别名
茶子木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olelfera Abel[C.oleosa (Lour.)Rehd.]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收。
原形态
油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m,稀达8m。树皮淡黄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7mm,有毛;叶片厚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5-9cm,宽1.8-4.2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或中脉有硬毛,下面中脉基部有毛或无毛,侧脉不明显。花两性,1-3朵生于枝顶或叶腋,直径3-5cm,无梗;萼片通常5,近圆形,外被绢毛;花瓣5-7,白色,分离,倒卵形至披针形,长2.5-4.5cm,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数,无毛,外轮花丝仅基部连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丝状绒毛,花柱先端三浅裂。蒴果近球形,直径3-5cm,果皮厚,木质,室背2-3裂。种子背圆腹扁,长至2.5cm。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月。
生境分布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形状
性状鉴别 花蕾倒卵形,花朵不规则形,萼片5,类圆形,稍厚,外被灰白色绢毛;花瓣5-7片,时有散落,淡黄色或黄棕色,倒卵形,先端凹入,外表面被疏毛;雄蕊多数,排成2轮,花丝基部成束;雌蕊花柱分离。气微香,味微苦。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子宫出血;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油炸木
- 延羽卵果蕨
- 杨梅树
- 油鱼
- 有瓜石斛
- 杨梅
- 椬梧
- 榆拟层孔菌
- 异穗卷柏
- 杨翠木
- 椰根
- 樱桃枝
- 崖棕根
- 摇钱树
- 杨栌耳
- 榆白皮
- 樱桃
- 异叶米口袋
- 异叶鳞始蕨
- 异株百里香
- 晕药
- 银鲛
- 白背青荚叶
- 白附子
- 银杏叶
- 阳桃花
- 薏苡叶
- 伯乐树
- 秋子梨
- 半圆盖阴石蕨
- 白肚
- 白背杨
- 野茉莉
- 野菊
- 芸薹
- 阴蚼
- 甜根子草
- 越南悬钩子
- 清明菜
- 球果藤
- 八宝镇心丹
- 盐肤木根皮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野素馨
- 罂粟
- 白芷叶
- 太平莓
- 白饭树
- 江南卷柏
- 禹州漏芦
- 芋叶
- 一味药
- 兔儿伞
- 脱力草
- 土燕窝
- 玉蜀黍根
- 白石榴花
- 波叶紫金牛
- 白马骨
- 宽叶紫萁苗
- 云南荚蒾根
- 土三七
- 白苋
- 迎春花
- 迎春花叶
- 牙刷草
- 玉米油
- 京大戟
- 礜石
- 红豆蔻
- 竹节七
- 白头翁茎叶
- 藤五加
- 芡实叶
- 玉龙鞭
- 硬九子连环草
- 柏树叶
- 牛奶浆草
- 一皮草
- 台湾土豆蔻
- 燕子尾
- 冰草
- 茜草茎
- 塌菜
- 千斤拔
- 药用倒提壶
- 云南重楼
- 野猪外肾
- 扁担蒿
- 白马骨根
- 前胡
- 银牙莲
- 稗根苗
- 痰火草
- 牙疳药
- 突厥雀
- 台湾肺形草
- 土瓜
- 野火球
- 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