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树皮
《*辞典》:白蜡树皮
拼音注音
Bái Là Shù Pí
出处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树皮。春、秋采收,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
白蜡树,又名:青榔木、白荆树、小叶梣。落叶乔木,高达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具短柄或无柄.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先端尖锐,基部不对称,锯齿疏浅,两面光滑,背面中脉及侧脉上有毛,叶柄基部膨大。花序圆锥形,顶生于具叶的枝端,长5~15厘米;萼钟形,不规则4裂;花冠缺如;雄蕊2,花药卵状椭圆形,约与花丝等长;子房2室。翅果,倒披针形,长3~4.5厘米,宽4~6毫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山谷、山沟、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贵州、广东、云南等地。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
治疟疾,月经不调,小儿头疮。
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治疟。"
②《四川中药志》:"调经,解毒。治月经不调及小儿头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治经闭:白蜡树皮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钱,连服三天。(《贵州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建兰花
- 散血芹
- 杓儿菜
- 狨
- 浙皖粗筒苣苔
- 鸡骨柴
- 毛刺果藤
- 庐山石韦
- 一颗针
- 鸢脑髓
- 朴树果
- 山苦荬
- 线叶金鸡菊
- 滇南冠唇花
- 苎麻梗
- 虾蟆胆
- 栾犀
- 类梧桐
- 使君子叶
- 散血莲
- 纤花千金藤
- 建兰叶
- 六道木
- 五香血藤
- 透明草
- 裂蹄
- 冬瓜子
- 象皮木
- 长节耳草
- 酸水草
- 黄花补血草
- 文蛤肉
- 败酱
- 羊吊钟
- 革耳
- 山百部
- 过塘蛇
- 大乌泡
- 香皮树
- 大狼把草
- 红水芋
- 地笋
- 仙茅
- 叶上果根
- 凉粉草
- 红门兰
- 赶山鞭
- 栉叶蒿
- 桃花
- 石南叶
- 五托莲
- 假山皮条
- 南瓜根
- 直杆蓝桉叶
- 青通草
- 地血香
- 白猪鼻孔
- 蘘荷花
- 毛药
- 熊油
- 无根藤
- 擘蓝
- 蜈蚣草
- 虱子草
- 白花蛇目睛
- 山铁树叶
- 白薇
- 铁力木
- 小杉藻
- 鲫鱼胆
- 自扣草
- 沙塘木
- 地皮消
- 地朝阳
- 岩谷伞
- 亮叶桦根
- 乌苏里瓦韦
- 蛇鲻
- 味牛膝
- 刺蓬花
- 昙花茎
- 蜂房
- 了哥王
- 粘毛黄花菍
- 五味藤
- 萝藦
- 乌药
- 洋芋
- 地浆
- 大火草根
- 土良姜
- 头发七
- 羊肌藤
- 大烟锅草
- 草柏枝
- 云雾七
- 猕猴梨根
- 瓜蒌子
- 大叶紫珠
- 穿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