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树皮
《*辞典》:白蜡树皮
拼音注音
Bái Là Shù Pí
出处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树皮。春、秋采收,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
白蜡树,又名:青榔木、白荆树、小叶梣。落叶乔木,高达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具短柄或无柄.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先端尖锐,基部不对称,锯齿疏浅,两面光滑,背面中脉及侧脉上有毛,叶柄基部膨大。花序圆锥形,顶生于具叶的枝端,长5~15厘米;萼钟形,不规则4裂;花冠缺如;雄蕊2,花药卵状椭圆形,约与花丝等长;子房2室。翅果,倒披针形,长3~4.5厘米,宽4~6毫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山谷、山沟、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贵州、广东、云南等地。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
治疟疾,月经不调,小儿头疮。
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治疟。"
②《四川中药志》:"调经,解毒。治月经不调及小儿头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治经闭:白蜡树皮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钱,连服三天。(《贵州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茜草
- 通花花
- 土蜂子
- 巴巴花
- 白花鬼针草
- 野西瓜苗子
- 野黄麻
- 条裂山莴苣
- 阳桃叶
- 田螺
- 迎山红
- 迎红杜鹃
- 唐松草
- 玉带根
- 玉竹
- 土连翘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丁香
- 千年不烂心
- 白云瓜梗
- 桐根
- 白千层油
- 白婆婆纳
- 白子菜
- 云南希草
- 包谷火焰包
- 白牛胆根
- 土常山
- 天蓬子根
- 阴香皮
- 痰药
- 玉山芎穷
- 卜芥
- 野芝麻花
- 银丝杜仲
- 桃根
- 益智仁
- 灯台树
- 擘蓝
- 斑唇马先蒿
- 羊胆
- 太白鹿角
- 七角风
- 白钩藤
- 白鹤藤根
- 白僵蚕
- 芫青
- 白叶花柴
- 风叶藤
- 野冬青皮
- 玉帘
- 茜草根
- 蔷薇叶
- 蔷薇露
- 乔木五加
- 银线草根
- 棠梨
- 秋枫木
- 包袱七
- 土大香
- 白牛尾七
- 野梧桐
- 野漆树
- 羊肚菜
- 野马追
- 白龙穿彩
- 百齿卫矛
- 糖芥
- 球序鹅掌柴
- 白枪杆
- 蔷薇根
- 扒地蜈蚣
- 白蘑
- 白酒草
- 白冷草
- 昆明堵喇
- 白果槲寄生
- 白栎
- 八节毛
- 土玉桂
- 白苏梗
- 野葡萄藤
- 野蘑菇
- 太白参
- 羽裂盾蕨
- 银粉背蕨
- 一把篾
- 百部
- 天牛
- 白茅花
- 野高粱
- 头顶一颗珠
- 大千生
- 焰爵床
- 野决明
- 野核桃仁
- 野猪皮
- 禹余粮
- 野菱根
- 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