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实
《*辞典》:苘实
拼音注音
Qǐnɡ Shí
别名
顷麻子(《产乳集验方》),茼麻子(《圣济总录》),空麻子(《江苏植药志》),磨盘树子(《江西民间草药》)。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后,打下种子,筛去果皮及杂质,贮藏于干燥处。
生境分布
主产四川、河南、江苏、湖北。此外,安徽、山西、河北、湖南等地亦产。
形状
干燥种子呈三角形或卵状扁肾形,一端较尖,长径3.5~6毫米,短径2.5~4.5毫米,厚1.1~2毫米。表面暗褐色或灰褐色,有不明显的稀疏短毛。肾形凹陷处有线形的种脐,淡棕色。种皮坚硬,剥落后可见胚根圆柱形,下端渐尖,子叶心形,两片重叠,然后再折曲。气微味淡。以籽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油15~17%,其中58%为亚油酸。
性味
《唐本草》:"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
①《唐本草》:"主赤白冷热痢,散服饮之;吞一枚,破痈肿。"
②《纲目》:"主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
复方
①治赤白痢:顷麻子一两。炒令香熟为末,以蜜浆下一钱,不过再服。(《产乳集验方》)
②治目生翳膜,久不愈者:苘实,上一味为末,取豮猪肝薄切,裹药中令相着,缓火炙肝熟为散,临卧陈米饮调下二钱匕。一法酽醋为丸,每服二十丸。一法取苘实肉囊蒸一次,暴干为末,或散或蜜丸,温水下。(《圣济总录》棘实散)
③治瘰疬:茼麻果实连壳研末,每用二至三钱(小儿减量),以豆腐干一块切开,将药末夹置豆腐干内,水煎,以汤内服,以豆腐干贴患处。如无果实,可用苘麻幼苗(约五寸高上下)二至三株,作为一剂,同豆腐煮,服用法同上。(《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麻疹:苘麻子二至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备注
本品在市场上大多作冬葵子用。考历代《本草》中冬葵子、苘麻子各有专条,功用亦不相同。参见"冬葵子"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宽叶荨麻
- 远志木蓝
- 藤仲
- 荞麦叶
- 羊七莲
- 白苏子油
- 羊胎
- 白透骨消
- 营实
- 甜瓜茎
- 虉草
- 越王余筭
- 白果
- 郁金香根
- 水茴香藻
- 白檀
- 盐胆水
- 变豆菜
- 白背枫
- 白蔻
- 羊脬
- 全光菊
- 胭木
- 括金板
- 越橘果
- 野大豆
- 白毛蛇
- 玉柏
- 野漆树叶
- 白背三七
- 羊不食
- 七筋姑
- 白金古榄
- 千日红
- 咳嗽草
- 莠狗尾草
- 宽瓣红景天
- 水胡满根
- 藤黄
- 野扇花果
- 扁豆根
- 天葵草
- 天香炉
- 头顶一朵花
- 波缘楤木
- 百蕊草
- 曲枝天冬
- 白垩铁线蕨
- 清风藤
- 漆树皮
- 苕叶细辛
- 藤商陆
- 玉簪花
- 白腹锦鸡
- 巴豆叶
- 斑竹壳
- 野鸦椿叶
- 滨海前胡
- 阳雀花根
- 白扁豆
- 兔耳子草
- 洋蓍草
- 玉
- 北方点地梅
- 土大黄叶
- 盐匏藤果
- 盐麸木花
- 羊红膻
- 野豌豆
- 野酒花
- 槟榔花
- 瓣蕊唐松草
- 烟梦花
- 蛴螬
- 天仙果
- 天泡子
- 天王七
- 羊洪膻
- 斑花杓兰
- 百日草
- 越西木香
- 白椴
- 秋海棠花
- 冰
- 芡实根
- 土牛膝
- 白簕枝叶
- 天山堇菜
- 秧鸡
- 野花椒
- 柏树油
- 宽唇神香草
- 漆大姑根
- 云南铁扁担
- 团叶槲蕨
- 团花
- 半枫荷叶
- 由跋
- 罂粟嫩苗
- 野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