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实
《*辞典》:苘实
拼音注音
Qǐnɡ Shí
别名
顷麻子(《产乳集验方》),茼麻子(《圣济总录》),空麻子(《江苏植药志》),磨盘树子(《江西民间草药》)。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后,打下种子,筛去果皮及杂质,贮藏于干燥处。
生境分布
主产四川、河南、江苏、湖北。此外,安徽、山西、河北、湖南等地亦产。
形状
干燥种子呈三角形或卵状扁肾形,一端较尖,长径3.5~6毫米,短径2.5~4.5毫米,厚1.1~2毫米。表面暗褐色或灰褐色,有不明显的稀疏短毛。肾形凹陷处有线形的种脐,淡棕色。种皮坚硬,剥落后可见胚根圆柱形,下端渐尖,子叶心形,两片重叠,然后再折曲。气微味淡。以籽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油15~17%,其中58%为亚油酸。
性味
《唐本草》:"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
①《唐本草》:"主赤白冷热痢,散服饮之;吞一枚,破痈肿。"
②《纲目》:"主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
复方
①治赤白痢:顷麻子一两。炒令香熟为末,以蜜浆下一钱,不过再服。(《产乳集验方》)
②治目生翳膜,久不愈者:苘实,上一味为末,取豮猪肝薄切,裹药中令相着,缓火炙肝熟为散,临卧陈米饮调下二钱匕。一法酽醋为丸,每服二十丸。一法取苘实肉囊蒸一次,暴干为末,或散或蜜丸,温水下。(《圣济总录》棘实散)
③治瘰疬:茼麻果实连壳研末,每用二至三钱(小儿减量),以豆腐干一块切开,将药末夹置豆腐干内,水煎,以汤内服,以豆腐干贴患处。如无果实,可用苘麻幼苗(约五寸高上下)二至三株,作为一剂,同豆腐煮,服用法同上。(《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麻疹:苘麻子二至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备注
本品在市场上大多作冬葵子用。考历代《本草》中冬葵子、苘麻子各有专条,功用亦不相同。参见"冬葵子"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鼻烟
- 美丽桐
- 小叶罗汉松
- 小旋鸡尾
- 昆布
- 山白果
- 石见穿
- 灯台树果
- 海蕴
- 山柰
- 水朝阳草
- 旱荷叶
- 大叶接骨藤
- 野菠菜
- 祁连山圆柏
- 独蕨箕
- 须叶藤
- 锦葵
- 血风藤
- 桂子
- 节瓜
- 白脂麻
- 鹅喉管
- 奶浆柴胡
- 刺苋菜
- 白矾
- 米面蓊根
- 疬子草
- 锦香草
- 海石鳖
- 茴香茎叶
- 卵叶鳞始蕨
- 北沙参
- 蹋菜
- 曼陀罗根
- 鲮鱼
- 红麸杨根
- 莼菜
- 鹤虱风
- 鹈鹕嘴
- 迎春花根
- 堇叶山梅花
- 膜缘木香
- 莲须
- 大果臭椿皮
- 白花蛇头
- 亮叶冬青根
- 红辣槁树皮
- 黄梢蛇
- 砂生槐
- 甜茶藤
- 鹩哥舌
- 杉木节
- 狗枣猕猴桃
- 新疆一支蒿
- 茜草藤
- 檀香油
- 柳杉
- 臭山牛蒡
- 土草果
- 川乌头
- 球花紫云英
- 钻地风
- 君迁子
- 西藏点地梅
- 小叶眼树莲
- 廉姜
- 金腰带
- 丰花草
- 量天尺花
- 白乳菇
- 滑背草鞋
- 白饭树根
- 斑茅
- 红帽顶
- 辣根
- 跌打老
- 午时茶
- 大管
- 篱栏网
- 藤乌头
- 金老梅根
- 酸不溜根
- 兔肝
- 红椋子
- 大叶井口边草
- 黄芽白菜
- 接骨木
- 乌饭子
- 蜻蜓兰
- 芡实
- 水茄冬果
- 牛乳
- 崇澍蕨
- 狗乳汁
- 鸡肝
- 山半夏
- 樟梨子
- 盾果草
- 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