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葵
《*辞典》:菟葵
拼音注音
Tú Kuí
别名
莃(《尔雅》),天葵(《本草图经》),棋盘菜(《植物名实图考》),乳痈药(《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菟葵的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
菟葵,又名:小花锦葵。
一年生草本,全体被有细软毛。叶互生,近乎圆形,长2~4厘米,宽5~6厘米,边缘为深浅不同的5~7圆裂或5~7角裂,裂片具圆钝锯齿;叶柄长5~8厘米,有软毛。花簇生于叶腋,花梗短,花后伸长;小苞片线形;花萼5裂,裂片阔三角形,先端尖,密被长毛;花瓣5,淡紫红色,稍长于花萼,基部具爪,无毛;雄蕊多数,结合成一圆柱体,花药着生于顶端。果实扁圆形,径5~7厘米,心皮表面具皱纹,花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长在路边及荒野。分布华东、华南等地。
性味
《唐本草》:"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治淋病,小便不利,乳痈,疮肿。
①《唐本草》:"主下诸石五淋,止虎蛇毒。"
②《开宝本草》:"别本注云,蛇虎毒诸疮,捣汁饮之及涂疮,能解毒止痛。"
③《本草图经》:"叶主淋沥热结。"
④《广西药植名录》:"治乳痈,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黄皮
- 鸭血
- 田螺厣
- 樟
- 野棉花
- 野芋实
- 蝤蛑
- 野花椒皮
- 野茶子
- 鸭公藤
- 银花子
- 野巴子
- 鼬瓣花根
- 野辣子
- 野海棠
- 鸭皂树皮
- 竹节七
- 鹰不扑
- 鸭公青
- 野樱花
- 地白草
- 野花椒根
- 鸢胆
- 野花椒叶
- 棕竹根
- 脱力草
- 野木瓜果
- 紫荆花
- 鸭儿芹根
- 鹰眼睛
- 蘡薁藤
- 迎春花
- 野鸦椿花
- 阳起石
- 鮧鱼鳔
- 越橘
- 鸭皂树根
- 文冠果
- 鼋胆
- 雨久花
- 野芋叶
- 野拔子
- 鹰不泊薳
- 阳雀花
- 鸭嘴花
- 野粟
- 鷃
- 野毛金莲
- 野猪头骨
- 野荔枝果
- 郁李仁
- 鸭脚黄边
- 阴香叶
- 鱼腥草
- 虉草
- 野烟
- 远志木蓝
- 郁金香根
- 野大豆
- 野百合
- 鹰骨
- 越橘果
- 野鸦椿叶
- 鸭公树子
- 野扇花果
- 鸭脚木根
- 野豌豆
- 野花椒
- 紫荆桠
- 止咳菊
- 鱼眼草根
- 直立百部
- 珠芽半支
- 篦子三尖杉
- 篦子舒筋草
- 补血草
- 青竹蛇
- 郁金香
- 野洋参
- 鱼眼草
- 野苜蓿
- 银白杨叶
- 紫云英
- 鸢翅骨
- 甜叶菊
- 珍珠菜
- 藜芦
- 紫弹树叶
- 白茅针
- 竹节人参叶
- 野枇杷
- 野竹兰
- 降真香
- 鱼油
- 野牡丹
- 野马肉
- 银老梅
- 鮧鱼目
- 鹦哥花藤
- 野猪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