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鳖金星
《中华本草》:鱼鳖金星
拼音注音
Yú Biē Jīn Xīnɡ
别名
瓜子金、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山豆丬草、风不动、镜面草、金丝鱼鳖、鱼鳖草、瓜子菜、瓜米菜、瓜米还阳、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钱草、龙肝子、石豆
英文名
Lepidogrammitis Herb, Drymoglossum-like Lepidogrammitis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抱石莲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Ching[Polypidium drymoglossoides Ba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清除泥沙,洗净,晒干,亦可鲜用。
原形态
根茎纤细,长而横生,淡绿色,疏生顶部长钻形、下部近圆形并成星芒状的鳞片。叶远生,二型;营养叶短小,肉质,长圆形、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5-3cm,宽1-1.5cm;孢子叶较长,倒披针形或舌形,有时也和营养叶同形,有短柄。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中脉两侧,通常分离,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阴湿林中树干或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生物碱、甾醇、氨基酸、糖等。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小鼠试验对眼镜蛇毒有一定抵抗作用。
性味
苦;平
归经
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消瘀;止血。主小儿高热;痄腮;风火牙痛;痞块;臌胀;淋浊;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疔疮痈肿;瘰疬;跌打损伤;高血压;鼻炎;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 王安卿《采药志》:治痰火毒行上部。2. 汪连仕《采药书》:消痞块痰核,痄腮。3.《纲目拾遗》:治臌胀,瘰疬,火毒症。4.《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损,煎酒冲白糖服。5.《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消炎,驱风。蒸甜酒治产后寒。外用治跌打损伤,消伤肿。6.《浙江中药手册》;治咽喉肿痛。7.《江西民间草药》:治乳痈未溃,咳嗽吐血,疔疮痈肿。8.《四川中药志》:补益精气,利水,除湿,治虚痨咳嗽,五淋白浊。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鳖金星
拼音注音
Yú Biē Jīn Xīnɡ
别名
抱石莲、鱼鳖草、金丝鱼鳖草、山豆丬草、石瓜子、金龟藤、螺厣草
来源
水龙骨科骨牌蕨属植物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Chi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甘、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化痰,凉血祛瘀。用于小儿高热,肺结核,内、外伤出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鱼鳖金星
拼音注音
Yú Biē Jīn Xīnɡ
别名
瓜子金(《植物名实图考》),瓜子菜、瓜米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金丝鱼鳖、鱼鳖草(《浙江中药手册》),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四川中药志》),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湖南药物志》),抱石莲、山豆丬草、风不动、镜面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抱石莲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弱,长而横走,疏被鳞片;鳞片淡棕色而薄,粗筛孔状,基部宽而有不整齐的分枝,上部钻形。叶有二型:营养叶倒卵圆形至矩圆状卵圆形,长1~2厘米,叶下疏被鳞片;孢子叶细长如舌形或匙形,长3~6厘米,宽不及1厘米,但常与营养叶同形;叶肉质,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圆形,远离,上部常接合,沿中脉两旁成一行分布。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溪边等阴湿的石壁上或树上。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性味
苦,凉。
①王安卿《采药志》:"性凉。"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微甜,无毒。"
③《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淡。"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瘀。治痄腮,咽喉肿痛,胆囊炎,痞块,臌胀,虚痨咳血,瘰疬,淋浊尿血,疔痈疮肿,跌打损伤。
①王安卿《采药志》:"治痰火毒行上部。"
②汪连仕《采药书》:"消痞块痰核,痄腮。"
③《纲目拾遗》:"治臌胀,瘰疬,火毒症。"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损,煎酒冲白糖服。"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消炎,驱风。蒸甜酒治产后寒。外用治跌打损伤,消伤肿。"
⑥《浙江中药手册):"治咽喉肿痛。"
⑦《江西民间草药》:"治乳痈末溃,咳嗽吐血,疔疮痈肿。"
⑧《四川中药志》:"补益精气,利水,除湿。治虚痨咳嗽,五淋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①治咳嗽吐血,瘰疬:鱼鳖金星三钱。水煎服。(《江西中医药》(4):48,1957)
②治燥热便血、尿血:鲜抱石莲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疔疮、痈肿:抱石莲三、四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乳岩:鱼鳖金星三钱。用酒煎服。(《江西中医药》(4):48,1957)
⑤治胆囊炎:鲜抱石莲二两,豆腐四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臌胀:鱼鳖草、仙鹤草各五钱,神仙对坐草、野芥菜各二钱。煎服。(《浙扛民间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鹌鹑蛋
- 莸
- 芒叶小米草
- 红毒茴
- 锦鸡儿
- 羊肉
- 白鹤灵芝
- 红骨参
- 牡蒿根
- 响叶杨
- 紫花芥
- 锦香草
- 柠檬叶
- 虫实
- 毛葡萄叶
- 琥珀
- 水松皮
- 番薯
- 绿豆
- 接骨草
- 榔榆茎
- 山黄瓜
- 澄茄子
- 蒿雀
- 龙眼花
- 杜鹃兰
- 老鸦胆叶
- 鸨油
- 钮子七
- 蜥蜴
- 革耳
- 海鳗胆
- 竹叶马豆
- 踏膀药
- 水栀根
- 鸭公藤
- 短柄菝葜
- 长盖铁线蕨
- 牛背鹭
- 牛金子
- 龙血树
- 苦地胆
- 牛筋草
- 石彭子
- 通花根
- 突厥雀
- 铁丝七
- 铁角凤尾草
- 异木患
- 黑豆衣
- 蓬莱草
- 栗毛球
- 猕猴桃藤中汁
- 十两叶
- 麻柳树根
- 苦瓜
- 尖尾风
- 石草鞋
- 狼尾草根
- 绵参
- 鬼笔
- 姜味草
- 江珧柱
- 胖儿草
- 山萝卜
- 莲子心
- 双参
- 虎头兰
- 剑皮树菌
- 三消草
- 柠檬桉
- 海蕴
- 茅草叶
- 铁牛钻石
- 蒲桃叶
- 龙舌箭
- 过墙风
- 菩萨鱼
- 龙眼核
- 苦葛花
- 灯台树
- 虎皮草
- 大树甘草
- 青丝线
- 柿花
- 鹅内金
- 入地蜈蚣
- 柔软石韦
- 栘依
- 珠兰根
- 野漆树叶
- 越王余筭
- 鹿蹄草
- 鸦椿卫矛
- 岩檀香
- 亚婆潮
- 鹿草
- 小对叶草
- 大红菇
- 滇姜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