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藤
《*辞典》:饭团藤
拼音注音
Fàn Tuán Ténɡ
别名
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广西药植名录》),绯红南五味子(江西《草药手册》),酒饭团(《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的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常绿攀援灌木,长3~6米。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7厘米,宽3~6~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至钝形,全缘,革质,近无毛,侧脉每边6~7条;叶柄长1~2厘米。花红色或黄色带红色,单性,雌雄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花被10~16片,最外的最小,卵形,长约5毫米,最大的长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2~25毫米,雄蕊14~48,2~5轮排列;雌花花被与雄花相似,雌蕊群卵形至近球形,心皮50~80,5~7轮排列。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10厘米,熟时红色或黑紫色。花期4~7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地、山谷、水旁疏林中,常缠绕树上.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藤含生物碱、酚类、三萜(或甾醇)、挥发油。
性味
《陆川本草》:"酸甘,微温。"
功能主治
①《陆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
②《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止痛。治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杨子
- 蜂乳
- 新疆紫草
- 桦叶荚蒾
- 天韭
- 四脚蛇
- 菥蓂
- 大蒜
- 西伯利亚青兰
- 圆叶茅膏菜
- 万寿菊
- 竹蜂
- 狗核树
- 蛤蜊粉
- 黄秦艽
- 天胡荽
- 桃耳七
- 独脚乌桕叶
- 香根芹
- 尖萼厚皮香
- 小距紫堇
- 土黄连
- 强壮莲座蕨
- 柿花
- 柳兰叶风毛菊
- 白毛委陵菜
- 黄皮叶
- 扇蕨
- 油桐子
- 大五爪金龙
- 榆树
- 苦生叶
- 皂荚
- 小柿子
- 粉绿藤
- 紫薇叶
- 山艾叶
- 紫背天葵草
- 柳叶
- 大脚菇
- 活血丹
- 细穗石松
- 肉根还阳参
- 三色堇
- 九节风
- 狗尾草
- 金刚口摆
- 灯笼花
- 千针万线草
- 鮧鱼尾
- 毒箭羊角拗
- 隔山消
- 金锦香
- 鸡内金
- 炙甘草
- 杉材
- 胡桃根
- 毛女贞
- 白柳
- 厚叶旋蒴苣苔
- 四叶细辛
- 接骨木花
- 白背三七
- 山蒟
- 鞑新菊
- 大树甘草
- 猪肺
- 飞蛾藤
- 大叶鸡菊花
- 峨屏草
- 牛蹄甲
- 鹅臎
- 枇杷叶
- 地榆
- 复羽叶栾树
- 樟树皮
- 白鹇
- 定草根
- 枣核
- 线叶蚤缀根
- 猫爪草
- 土马鬃
- 新疆延胡索
- 韭根
- 苦豆根
- 断肠草
- 花红叶
- 冬瓜子
- 凤尾兰
- 大戟
- 三张叶
- 鸬鹚翅羽
- 羊皮
- 大金发藓
- 红石耳
- 罗伞草
- 庵闾
- 绢毛菊
- 碎米荠
- 土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