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藤
《*辞典》:饭团藤
拼音注音
Fàn Tuán Ténɡ
别名
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广西药植名录》),绯红南五味子(江西《草药手册》),酒饭团(《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的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常绿攀援灌木,长3~6米。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7厘米,宽3~6~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至钝形,全缘,革质,近无毛,侧脉每边6~7条;叶柄长1~2厘米。花红色或黄色带红色,单性,雌雄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花被10~16片,最外的最小,卵形,长约5毫米,最大的长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2~25毫米,雄蕊14~48,2~5轮排列;雌花花被与雄花相似,雌蕊群卵形至近球形,心皮50~80,5~7轮排列。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10厘米,熟时红色或黑紫色。花期4~7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地、山谷、水旁疏林中,常缠绕树上.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藤含生物碱、酚类、三萜(或甾醇)、挥发油。
性味
《陆川本草》:"酸甘,微温。"
功能主治
①《陆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
②《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止痛。治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木通
- 矮脚苦蒿
- 苏木蓝
- 强威生草
- 骨螺
- 团叶槲蕨
- 黄稔根
- 牡丹三七
- 定心散
- 紫麻
- 牛心果
- 柱果木榄叶
- 獭肝
- 贯众
- 山白果根
- 青羊胆
- 角翅卫矛
- 胡椒
- 香蕈
- 玉竹
- 胆矾
- 豆豉姜
- 风兰
- 湖北海棠
- 淡豆豉
- 狗屎花
- 黑豆衣
- 黑塔子根
- 小万年草
- 华东瓶蕨
- 广东土南星
- 旱芹
- 水杨梅
- 牛鼻栓
- 牛西西叶
- 鹿草
- 广西九里香根
- 广西过路黄
- 矩圆线蕨
- 长管蝙蝠草
- 红枫荷
- 鲸蜡
- 蜂蜜
- 蒲桃根皮
- 夹竹桃
- 香茶菜
- 钓樟根皮
- 豺皮樟根
- 类梧桐
- 紫背天葵草
- 胆汁
- 蕉芋
- 鳆鱼
- 长梗千里光
- 柞蚕蛹
- 牛尾独活
- 紫金血藤
- 槲叶
- 荚果蕨贯众
- 飞燕草
- 小红蒜
- 五除叶
- 青葙花
- 鸡公柴果
- 玉
- 美丽胡枝子
- 麦冬
- 牛角藓
- 羖羊角
- 芒种花
- 番薯
- 大叶醉鱼草
- 龙爪叶
- 蚂蚁上树
- 细叶野牡丹
- 青竹标
- 黑鹅脚板
- 风藤
- 雀
- 黄花铁线莲
- 莲状绢毛菊
- 黄花夹竹桃叶
- 牌楼七
- 红椿
- 牛耳枫根
- 杠香藤
- 丽江黄芩
- 香雪兰
- 剪红纱花
- 黑心蕨
- 地红子
- 瓢瓜
- 金丝草
- 金精石
- 古山龙
- 石蕊
- 牛蒡
- 藨寄生
- 端哼
- 豆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