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蝇
《中华本草》:蜂蝇
拼音注音
Fēnɡ Yínɡ
别名
花虻、食蚜蝇
英文名
Muscae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狂蝇科动物蜂蝇的幼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stalis tenax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于污水粪坑中用抄网捞取,放入布袋内,在浪水中反复漂洗,直到清洁时取出,拌以草木灰,再用清水洗净,置沸水中略烫,取出,晒干。
原形态
蜂蝇,体型如蜜蜂,长约15mm。身体黑褐色,全身被有金黄色绒毛。腹部有光泽,具橙黄色的横带纹。翅脉多波曲,以第3纵脉的波贡最深。雄蝇的复眼在头顶部,左右相近 。雌蝇两眼远离。每一复眼的中部有一由绒毛形成的明显的纵带纹。头部触角的触角芒简单无分枝,但基部分布短的细毛。幼虫身体圆筒形可椭圆形,具有似鼠尾样的长尾,尾长往往超过体长的数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成虫喜出入于花丛间,栖息于野外。产卵于污水、烘坑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
1.虫体皮肤的≥60%为可熔及残余蛋白,幼虫皮肤20%由几丁质组成,蛹的覆盖物的25-35%为凡丁质,而含酚性复合体或腊仅占10%。[br]2.视色素有视紫红(Rodopsin )、变视紫红(metarodopsin)等。
性味
甘、苦;平
归经
脾经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主脾虚食滞,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5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能。主治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体倦无力等。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羊毛绒球蟹
- 橄榄
- 万寿菊花
- 马肝
- 高山栲
- 香茅花
- 黑山蔗
- 通骨消茎叶
- 冷蕨子草
- 桂叶素馨
- 羊黄
- 苦地丁
- 腊梅花
- 黄背草果
- 大头艾纳香
- 八楞木
- 江蓠
- 薏苡叶
- 阳桃根
- 矮脚苦蒿
- 海萝
- 光果南蛇藤
- 野鸦椿皮
- 扁担蒿
- 广金钱草
- 毛轴铁角蕨
- 驴乳
- 落花生枝叶
- 石榴叶
- 全蝎
- 实葫芦根
- 三白草
- 越西川木香
- 白豆蔻壳
- 蕹菜
- 衡州乌药
- 波罗蜜叶
- 川楝子
- 石米
- 上天梯
- 丝瓜叶
- 毛足铁线蕨
- 尿泡草
- 邪蒿
- 牡蒿根
- 安息香
- 七星鱼
- 西藏角蒿
- 鹳骨
- 多蕊蛇菰
- 甘遂
- 红田乌草
- 捆仙丝
- 矩圆石韦
- 甘土
- 香花刺
- 秤砣梨根
- 水冬瓜花
- 斜叶榕叶
- 贯众
- 青钱柳叶
- 二叶舌唇兰
- 三棱草
- 沙冬青
- 地茄子
- 海木
- 假报春花
- 红叶树子
- 柑皮
- 乌木屑
- 牛心果
- 牛尾蒿
- 宽卵叶山蚂蝗
- 白矾
- 松根
- 木本远志
- 骆驼黄
- 羊哀
- 山甜茶
- 龙脷叶
- 牛角(角思)
- 蛇接骨
- 铁浆
- 牛耳枫根
- 铁藤根
- 海盘车
- 鸭
- 橘络
- 鄂报春
- 鹿角胶
- 地朝阳
- 朱兰
- 桂枝
- 西伯利亚蓼
- 牛蒡
- 巴豆
- 黑皮青木香
- 褐粘褶菌
- 朝鲜当归
- 千金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