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蝇
《中华本草》:蜂蝇
拼音注音
Fēnɡ Yínɡ
别名
花虻、食蚜蝇
英文名
Muscae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狂蝇科动物蜂蝇的幼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stalis tenax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于污水粪坑中用抄网捞取,放入布袋内,在浪水中反复漂洗,直到清洁时取出,拌以草木灰,再用清水洗净,置沸水中略烫,取出,晒干。
原形态
蜂蝇,体型如蜜蜂,长约15mm。身体黑褐色,全身被有金黄色绒毛。腹部有光泽,具橙黄色的横带纹。翅脉多波曲,以第3纵脉的波贡最深。雄蝇的复眼在头顶部,左右相近 。雌蝇两眼远离。每一复眼的中部有一由绒毛形成的明显的纵带纹。头部触角的触角芒简单无分枝,但基部分布短的细毛。幼虫身体圆筒形可椭圆形,具有似鼠尾样的长尾,尾长往往超过体长的数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成虫喜出入于花丛间,栖息于野外。产卵于污水、烘坑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
1.虫体皮肤的≥60%为可熔及残余蛋白,幼虫皮肤20%由几丁质组成,蛹的覆盖物的25-35%为凡丁质,而含酚性复合体或腊仅占10%。[br]2.视色素有视紫红(Rodopsin )、变视紫红(metarodopsin)等。
性味
甘、苦;平
归经
脾经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主脾虚食滞,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5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能。主治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体倦无力等。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椴
- 哈士蟆
- 荡皮参
- 沼生水马齿
- 阿氏蒿
- 牛胆
- 鸭脚木
- 马鬐膏
- 麻雀肉
- 见血清
- 小丁香
- 胖儿草
- 蒲桃根皮
- 骨碎补毛
- 直立百部
- 紫花芥子
- 紫菜
- 痢止蒿
- 青粱米
- 午香草
- 甘蔗
- 蒲葵子
- 蜻蜓
- 珠果黄紫堇
- 鳖血
- 麦刺藤叶
- 鸭儿芹根
- 鬼臼
- 飞扬草
- 三钻七
- 杉叶
- 南蛇藤叶
- 紫荆桠
- 炮姜
- 蝙蝠葛根
- 马蔺叶
- 牛马藤
- 竹节三七
- 五凤朝阳草
- 水蕨
- 黄花木
- 瘦风轮
- 茅香
- 珍珠伞
- 梧桐叶
- 霸王根
- 菠菜
- 左黑果
- 鳖甲
- 红雀珊瑚
- 空心花
- 刺针草
- 黑骨头
- 东北卫矛
- 破布草
- 人参子
- 天王七叶
- 随手香
- 盾叶薯蓣
- 水游草
- 豹子眼睛花
- 豆豉姜
- 野毛金莲
- 马醉木
- 南烛根
- 鸢胆
- 黑牵牛
- 半柱花
- 一口红
- 五星蒿
- 大头狗
- 大巢菜
- 薜瓣
- 蒲儿根
- 大报春花
- 鹰爪莲
- 鱼油
- 鸭儿芹果
- 大羽藓
- 乳源木莲果
- 无患树皮
- 大活
- 阔齿兔唇花
- 大烟锅草
- 大花柳叶菜
- 粉叶地锦
- 大管
- 大良姜
- 岩蒿
- 大理木香
- 大瓦韦膜叶星蕨
- 鞭叶铁线蕨
- 鸢嘴
- 大对经草
- 鸭公树子
- 大红青菜
- 鱼尾葵根
- 中华里白
- 鹰骨
- 鸭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