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藤草根
《中华本草》:风藤草根
拼音注音
Fēnɡ Ténɡ Cǎo Gēn
别名
木通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钝萼铁线莲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peterae Hand.Mazz.[C.gouriana Roxb. Var. Finetii Rehd.et Wil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钝萼铁线莲,藤本,长达5m。茎有纵条纹。叶对生,一回羽状复叶,小叶3-7;小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2-9cm,宽1-4.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疏生1-数个锯齿状牙齿,或全缘,两面均被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多花,花梗长2-8cm,有短柔毛,花序梗基部有1对叶状苞片;花两性,直径1..5-2cm;萼片4,倒卵形或椭圆形,长0.7-1.1cm,白色,开展,先端钝,两面有短柔毛,外面边缘密生短绒乞求;花瓣无;雄蕊多数,无毛,长约6mm;心皮多数,无毛,花柱秀长柔毛。瘦果,扁卵形,长约3-4mm,无毛或近花柱处稍有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达3cm。花期6-8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3400m的山坡、沟边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 、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小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癃闭;闭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风藤草根
拼音注音
Fēnɡ Ténɡ Cǎo Gēn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毛铁线莲的根。
原形态
黄毛铁线莲又名:风藤草(《滇南本草》),金毛铁线莲。
攀援藤本。茎长达3米,幼枝密生短柔毛。3出复叶,对生或数个和1~3朵花一同自二年生枝的腋芽生出;中央小叶菱状倒卵形,长2.4~6厘米,3浅裂,边缘疏生牙齿,两面都有黄色绢状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并稍偏斜;叶柄长2~6.5厘米。花直径通常为3.5~4厘米,花梗长2~10厘米,密生黄色短柔毛;萼片4,白色或带粉红色,外面密生短柔毛;无花瓣;雄蕊多数,无毛;心皮多数。瘦果扁卵形,长约3毫米,有短柔毛,羽状花柱长达3.5厘米,毛黄色。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林边或草地上。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滇南本草》:"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
《滇南本草》:"泻小肠经实热,清利水道,消水肿,通利五淋白浊,并治暴发火眼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茯苓皮
- 鸡子壳
- 钩石斛
- 鸡血
- 粉绿益母草
- 龟甲
- 防风
- 紫鸭跖草
- 肥皂荚
- 蝮蛇皮
- 贵州卷柏
- 鬼针草
- 鸡头
- 过山风
- 高脚落山箕根
- 谷皮藤
- 鸡肾草
- 蝮蛇胆
- 赶黄草
- 过山消
- 蜂蜜
- 辐射石豆兰
- 鲛鱼翅
- 錾菜
- 粉叶地锦
- 鲱鱼籽
- 自消容
- 茱卷皮
- 茯苓
- 贵州落地金钱
- 鬼羽箭
- 翻白柴
- 龟血
- 高山羊不吃
- 高粱
- 钩藤
- 钓兰
- 鲂鱼
- 高山瓦韦
- 贵州獐牙菜
- 粪鬼伞
- 麂肉
- 酢浆草
- 紫革耳
- 鸡枞
- 风箱树根
- 赶风柴
- 钩吻
- 高山紫菀
- 隔山消
- 伞花绢毛菊
- 木瓜
- 锦地罗
- 乌桕叶
- 牛蹄甲
- 大发表
- 乌桕子
- 漆子
- 糜穰
- 万寿菊叶
- 七里明
- 藤商陆
- 升登
- 乌鸦翅羽
- 鳗鲡鱼血
- 飘拂草
- 落新妇
- 光叶闭鞘姜
- 蚍子草
- 峨三七
- 省雀花
- 广西花点草根
- 苹果皮
- 菩提树花
- 蒲葵根
- 麻滓
- 赤杨
- 鳢鱼胆
- 风箱树
- 铺地蜈蚣
- 五倍子内虫
- 鹅毛
- 紫楠根
- 麻秸
- 马蔺根
- 麻叶绣球
- 九节菖蒲
- 鹅
- 萼果香薷
- 赤车
- 马蹄草
- 鲎肉
- 毛花槭
- 莪术
- 黄羊角
- 风箱树花
- 盐麸树白皮
- 七星草乌
- 牛脂
- 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