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龙
《中华本草》:过山龙
拼音注音
Guò Shān Lónɡ
别名
羊葡萄蔓、草葡萄。
英文名
Root-bark of Monkshoodvine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乌头叶蛇葡萄类同。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出根部,除去泥土及细根,刮去表皮栓皮,剥取皮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乌头叶蛇葡萄 木质藤本,全株无毛。老枝暗灰褐色,具纵棱和皮孔;幼枝稍带红紫色;卷须与叶对生,二分叉。叶掌状3-5全裂,轮廓宽卵形,具长柄;全裂片披针形或菱状被针形,长3-8cm,宽1-2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常羽状深裂,裂片全缘或具粗牙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稍被柔毛。花两性,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梗较叶柄长;花小,黄绿色;花萼不分裂;花瓣卵形;花盘边缘平截;雄蕊5,较花瓣为短;子房2室,花柱细。浆果近球形,成熟时橙黄色或橙红色。种子1-2颗。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灌丛或林缘。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
性味
辛;热
归经
心;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风寒湿痹;跌打瘀肿;痈疽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末,1.5-3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炎解毒,生肌长骨,除风祛湿。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疖肿痛,风湿性关节炎。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过山龙
拼音注音
Guò Shān Lónɡ
别名
羊葡萄蔓(《陕西中草药》),草葡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乌头叶蛇葡萄的根皮。全年可采,剥去表层栓皮,鲜用或干用。
原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根外皮紫褐色,内皮淡粉红色,具粘性。茎圆柱形,具皮孔,髓白色,幼枝被黄绒毛,卷须与叶对生。叶互生,广卵形,3~5掌状复叶;小叶片全部羽裂或不裂,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边缘有大圆钝锯齿,无毛,或幼叶下面脉上稍有毛:叶柄较叶短。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柄较叶柄长;花小,黄绿色;花萼不分裂;花瓣5;花盘边平截;雄蕊5;子房2室,花柱细。浆果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成熟时橙黄色。
生境分布
多生于路边、沟边、山坡林下灌丛中、山坡石砾地及砂质地。分布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
性味
《陕西中草药》:"辛,热。"
功能主治
《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炎解毒,生肌长骨,除风祛湿。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疖肿痛,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蛇莓
- 高山紫菀
- 蜀葵根
- 止血扇菇
- 萍蓬草子
- 鱼眼草根
- 黑果拨毒散
- 浙江七叶树
- 谷蓼
- 鸡爪簕
- 龟胆汁
- 连香树
- 短冠草
- 山蛩虫
- 笔罗子
- 雨久花
- 锦香草
- 石南叶
- 三楞筋骨草
- 木蜡树叶
- 鸭卵
- 大黄茎
- 蛇退
- 制草乌
- 直杆蓝桉叶
- 破布木
- 泡桐叶
- 竹节七
- 大阳关
- 鲥鱼鳞
- 构树
- 翅果唐松草
- 榧根皮
- 大叶沿阶草
- 苍山冷杉
- 番石榴子
- 苦荬菜
- 毒箭羊角拗
- 地红子
- 翅卫矛
- 粗毛鳞盖蕨
- 穿山甲
- 黄断肠草
- 红叶甘橿
- 臭梧桐子
- 总状绿绒蒿
- 苹果皮
- 白马骨
- 佛杜树
- 花南星
- 棵麻
- 红蒿枝
- 泡花子
- 龙脷叶
- 福寿草
- 臭辣树
- 黄花参
- 苍山黄堇
- 苍条鱼鳖
- 大千生
- 臭冷杉
- 独叶一枝花
- 黄河裸裂尻鱼
- 大叶风沙藤
- 黄花鸢尾
- 臭威灵
- 华南实蕨
- 茶子
- 红药子
- 红门兰
- 百草霜
- 狗蹄
- 糙叶树皮
- 大金牛草
- 水线草
- 佛手柑根
- 翅子木
- 翠雀花
- 红寒药
- 红叶木姜子根
- 断节参
- 复叶葡萄叶
- 粗叶卷柏
- 白鲜皮
- 臭黄荆根
- 狗头骨
- 白龙头
- 臭李子
- 丁萝卜
- 红茴香根
- 鸡骨常山
- 粗皮松萝
- 粗叶耳草
- 长管香茶菜
- 地梅子
- 红轮千里光
- 穿心草
- 冬里麻
- 煅石膏
- 红鸡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