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点地梅
《中华本草》:高原点地梅
拼音注音
Gāo Yuán Diǎn Dì Méi
出处
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匙叶点地梅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integra(Maxim.)Hand.-Mazz.采收和储藏:初夏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原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具少数支根。叶基生,排列成莲座状;叶近等长,匙形,长1.5-4cm,先端近圆形,具骤尖头,初时两面被短伏毛,渐变为无毛,边缘软骨质,具篦齿状缘毛。花葶多条,高10-18cm,被纤毛;伞形花序着花10余朵;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6mm,被疏柔毛反缘毛;花梗长2-3cm,被腺毛;花萼钟状,裂三角形;花冠紫红色,高脚碟状,裂片倒心形,直径约6mm。蒴果长圆形,长4.5-5.5mm,6-10裂,紫红色。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500m的向阳干燥的山坡、疏林下和林缘砂石地上。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主根较粗壮,直径3-5mm,具支根或支根痕。茎直立,黄褐色,有毛,直径1-2mm。叶莲座状丛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匙形,黄绿色,长1.5-4cm,先端近圆形,具骤尖头,边缘软骨质,具篦齿状缘毛,两面被短伏毛或无毛。花葶纤细,黄褐色,有毛;伞形花序多花;小花紫红色,花梗、苞片、花萼均有毛。
性味
淡;性平
归经
肾;肝经
功能主治
渗湿利水。主湿痹关节酸重疼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性平,有除湿利尿功能。用于关节痛配方。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原点地梅
别名
朵的[藏名]
来源
报春花科高原点地梅Androsace integra (Maxi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西藏。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除湿利尿。主治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配方用,2~4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紫色翼萼
- 一把篾
- 紫绿草
- 藤茶
- 蒺藜花
- 地磨薯
- 豚卵
- 白鹇
- 单鞭
- 紫背绿
- 一颗血
- 紫河车
- 地茄子
- 槐枝
- 一叶萩
- 紫楠叶
- 紫八宝
- 紫油木
- 菊花叶
- 碱花
- 紫珠叶
- 荚蒾子
- 甜草
- 一枝旗
- 甜瓜
- 莙荙子
- 糖芥
- 地柏叶
- 紫玉盘
- 地耳草
- 菟丝草
- 紫玉簪
- 聚头蓟
- 芨芨草
- 獭子树
- 槐根
- 田螺
- 地梅子
- 蒟酱
- 地锦槭
- 蒺藜根
- 菊苣根
- 桦木皮
- 茼蒿
- 河豚子
- 地核桃
- 河豚目
- 荆芥
- 茭白
- 獭皮毛
- 桃儿七
- 槐花
- 桐根
- 冻绿刺
- 河鲀鱼
- 田唇乌蝇翼
- 地瓜子
- 荠菜子
- 云南冻青叶
- 海州常山
- 胎生铁角蕨
- 紫红獐牙菜
- 云南小草蔻
- 云南红豆蔻
- 桐叶千金藤
- 脱力草
- 粘毛鼠尾草
- 江西金钱草
- 紫薇花
- 紫杜鹃
- 地肤苗
- 紫竹根
- 紫茉莉子
- 荚果蕨贯众
- 一包花
- 地皮消
- 地胆草
- 葶苈子
- 甲香
- 紫萁苗
- 地枫皮
- 昏鸡头
- 紫燕草
- 地蜂子
- 地梭罗
- 地八角
- 地白草
- 海底柏
- 紫金沙
- 田菁
- 紫葳根
- 紫萝兰
- 紫背草
- 地菍果
- 旱柳叶
- 一碗泡
- 碱蓬
- 紫茉莉叶
- 海月壳
- 紫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