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菌
《中华本草》:粉瘤菌
拼音注音
Fěn Liú Jū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假丝菌科真菌粉瘤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gala epidendrum(L.)Fr.[Lycoperdon epidendrum 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子实体为块状复孢囊,密集或散生。近球形,无柄,直径2-15mm。粉灰色、青褐色至灰褐色,包被薄,上有小疣。假孢丝系分枝、薄壁,有横皱褶、半透明至淡黄色的小管,直径8-30μm,顶端圆钝。孢子半透明,成堆时肉色,具小疣,直径5-7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腐木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华东及吉林、河北、山西、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子实体球形、类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无不育柄,直径2-15mm。包被薄而粗糙,粉灰色、青褐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孢体淡黄色,紧密有弹性,内有分枝的丝状物。气微,味淡。[br]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褐色。假孢丝分枝状,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直径8-30μm,顶端圆钝,表面有皱纹和疣状突起。孢子半透明,具细小疣状突起,直径5-7μm,成堆时呈肉色。
化学成分
含脂肪酸,聚乙炔甘油三酯类(polyacetylene triglyceride)及二苯咔唑类(dibenzocarbazole)化合物。
性味
淡;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消炎。主粘膜发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铜绿
- 坠桃草
- 榄仁树皮
- 三花枪刀药根
- 抓地龙
- 丁香蓼根
- 龙骨莲
- 玄台
- 红叶树子
- 小红袍
- 五香草
- 籼米
- 紫叶秋海棠
- 光裸星虫
- 貒肉
- 八角茴香
- 紫茎
- 泽泻
- 扁豆
- 过江藤
- 石榴花
- 巴掌草
- 栲栗
- 海狸香
- 鸡嗉子叶
- 华泽兰
- 鮠鱼
- 鮧鱼尾
- 棕榈子
- 假连翘
- 活血丹
- 红背叶
- 向日葵子
- 香橼叶
- 山萩
- 莲雾根
- 大千生
- 砧草
- 姜黄草
- 柳叶菜花
- 黄杞皮
- 蛇菰
- 山羊血
- 龙葵根
- 定草根
- 三月花
- 大叶醉鱼草
- 李根皮
- 雷五加
- 西藏鸡爪草
- 鸭脚黄边
- 蜂毒
- 木瓜
- 败火草
- 鮹鱼
- 鸡爪槭
- 短茎独活
- 贝母兰
- 白饭树叶
- 茅莓
- 羊吊钟
- 毛叶柿叶
- 盘羊肺
- 鞭叶铁线蕨
- 亚罗椿
- 苘麻
- 荷秋藤
- 紫花地丁
- 盐肤子
- 阴香根
- 角果木叶
- 美洲凌霄
- 野山芝麻
- 水老虎
- 粘人草
- 狼尾巴花
- 紫金牛根
- 通天蜡烛
- 藜
- 大荨麻
- 蓑衣莲
- 薏苡仁
- 小丁香
- 五倍子内虫
- 桔梗
- 山苦草
- 猪毛草
- 蜂窝草
- 牡荆叶
- 小野鸡尾
- 大过路黄
- 山岗稔
- 大叶紫薇
- 毛赤车
- 水蕨
- 麒麟菜
- 鼋肉
- 暴马子
- 苍术
- 糜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