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桢楠
《中华本草》:绒毛桢楠
拼音注音
Rónɡ Máo Zhēn Nán
别名
野枇杷、山枇杷、猴高铁、掠头柴、江南香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绒毛桢楠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hilus velutina Champ.ex Ben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绒毛桢楠乔木,高可达18m。枝、芽、叶下面和花序均密被锈色绒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倒卵形、卵状长圆形或狭倒卵形,长5-11(-18)cm,宽2-5(-5.5)cm,先端渐狭或狭短渐尖,基部楔形,革质,上面有光泽。圆锥花序单独顶生或数个密集于小枝顶端,近无总梗,分枝多,短,近似团伞花序;花两性,黄绿色,有香味,被锈色绒毛;花被裂片6,排成2轮,内轮花被裂片长卵形,长约6mm,宽约3mm,外轮的较小且较狭;能育雄蕊9,排成3轮,长约5mm,第3轮雄蕊花丝基部有绒毛;退化雄蕊长约2mm,有绒毛;子房淡红色。果球形,直径约4mm,紫红色。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2-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的山谷溪旁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辛;凉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消肿止痛;止血。主咳嗽痰多;痈疖疮肿;骨折;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叶6-9g,根9-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搽或水煎外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人参
- 箬蒂
- 角叉菜
- 箬叶
- 瑞香
- 茸毛木蓝
- 入地金牛
- 瑞苓草
- 西瓜皮
- 毛果珍珠茅
- 大苞寄生
- 戎盐
- 入地蜈蚣
- 肉苁蓉
- 柔软石韦
- 热带灵芝
- 润鳞鳞毛蕨
- 红花月见草
- 榕树胶汁
- 人面子根皮
- 塔黄
- 滇南鸟足兰
- 鲫鱼脑
- 柔毛艾纳香
- 藤槐
- 麻鱼骨
- 小狗脊
- 猫爪子
- 粳谷奴
- 泥鳅
- 三钻风
- 金钱橘饼
- 狭叶垂头菊
- 莲蓬草
- 黄荆沥
- 珍珠莲
- 葫芦茶
- 柿花
- 算盘七
- 向日葵花
- 李核仁
- 古钩藤
- 玳瑁
- 大叶铁包金
- 紫花堇菜
- 小功劳
- 心叶秋海棠
- 奇蒿
- 华东瘤足蕨
- 赤车使者
- 大蒜
- 浆水
- 沙枣
- 海参内脏
- 番杏
- 石头菜
- 大花卫矛果
- 昙花
- 狸肉
- 篦子舒筋草
- 菊花参
- 崇澍蕨
- 黄蜀葵花
- 皮哨子
- 糯米藤
- 褐带环口螺
- 碎骨红
- 翠雀花
- 黄果茄
- 独脚乌桕叶
- 白背三七
- 山蒟
- 韭根
- 枣核
- 獭肝
- 布荆
- 薄荷素油
- 杉材
- 辫子草根
- 线叶蚤缀根
- 胡桃根
- 野芫荽
- 小距紫堇
- 红花杜鹃
- 新疆延胡索
- 枇杷叶
- 华东木蓝
- 石楠
- 梁王茶
- 蔓胡颓子
- 猴头菌
- 旱芹
- 菱
- 小牛力
- 博落回
- 狗蚁草
- 独蕨萁
- 岩丸子
- 醉鱼草
- 仰天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