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冷草
《中华本草》:白冷草
拼音注音
Bái Lěnɡ Cǎo
别名
痨伤药、冷水七、冷水丹、红冷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细柄凤仙花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f.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及根茎,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细柄凤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茎横生,较粗长,具多数肉质圆柱状根。茎纤细,直立,不分枝或分枝,茎上部或节上常被黄褐色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0.5-1.5cm;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2-3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狭楔形,有几个腺体,边缘有小圆齿或小锯齿,无毛;叶脉5-8对。花两性,总花梗细,有1-2朵花;花梗短,中上部有披针形苞片;花红紫色;萼片2,半卵形,不等侧,一边透明,有细齿;旗瓣圆形,中肋龙骨状突起,先端有小喙,翼瓣无柄,基部裂片小,上部裂片倒卵状长圆形,背面有钝小耳,唇瓣檐部舟状,下延长成内弯的长距;雄蕊5,花药钝。蒴果线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阴处湿地或山坡草地水边、沟边等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疙瘩形,常连接成结节状,上部残留长短不等的茎痕,下部簇生多数圆柱形细根,弯曲,长5-10cm,直径2-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皱缩,具细纵纹。质稍松泡,海绵样,易折断,断面棕红色,有亮晶小点。气微,味微咸,嚼之无渣而稍刺喉。
性味
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甜果藤
- 狮子尾
- 白婆婆纳
- 蛇含
- 胜红蓟
- 白子菜
- 白云瓜梗
- 三叶委陵菜根
- 斑唇马先蒿
- 铁脚草
- 三匹箭
- 水银
- 三升米
- 白千层皮
- 孔雀草
- 白叶不翻
- 三叉凤尾蕨
- 算盘子叶
- 算盘子
- 卡密
- 疏叶当归
- 水马齿苋
- 深红龙胆
- 土百部
- 大马哈鱼
- 不灰木
- 珊瑚草
- 槟榔
- 喜树果
- 大青叶
- 天文草
- 深山酢浆草
- 可爱复叶耳蕨
- 宽叶杜香
- 苏合香
- 舌状蜈蚣藻
- 猫肉
- 椰根
- 深山不出头
- 舒筋草
- 白云瓜皮
- 白暨豚
- 刺三甲
- 小粉
- 深山黄堇
- 山槟榔
- 莎草蕨
- 红蒿枝
- 扭子菜
- 水甘草
- 苦刺
- 大肺经草
- 瘦风轮
- 五龙皮
- 舒戛千里光
- 薯良
- 水毛花
- 竹节人参叶
- 大扁竹兰
- 糖橘红
- 僵蚕
- 鹿筋
- 猴楠
- 山苏子根
- 鸟不企叶
- 雉
- 水飞蓟
- 苜蓿根
- 榧根皮
- 硬质早熟禾
- 赛金刚
- 兔耳草
- 大叶骨牌草
- 海木
- 吊岩风
- 一朵云叶
- 白花铁线莲
- 排草香
- 喜树皮
- 海松子
- 马比木
- 一匹草
- 三消草
- 绿玉树
- 栝楼皮
- 藏三七
- 苋实
- 狗舌草
- 水蛭
- 树茭瓜果
- 饭团藤
- 小倒钩藤
- 酢浆草
- 砗磲
- 独行千里
- 石斛
- 地黄花
- 水枇杷
- 海金沙
- 箭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