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花叶
《*辞典》:白刺花叶
拼音注音
Bái Cì Huā Yè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刺花"条。
化学成分
叶含香叶木甙。
性味
《贵州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
《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毒肿。"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白刺花叶
拼音注音
Bái Cì Huā Yè
别名
苦刺枝叶。
英文名
leaf of Vetchleaf Sophora
出处
出自《文山中草药》:白刺花的花,可用开水冲泡,做清热解暑的饮料。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phora davidii(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嫩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刺花 灌木,高1-2.5m。树皮灰褐色,多疣状突起,枝条棕色,近于无毛,具锐利。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6cm;小叶11-21枚,椭圆形或长卵形,长5-8mm,宽4-5mm,先端圆,微凹而具小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被白色平伏的短柔毛。总状花序生于小枝顶端;花流生而下弯,约6-12朵,白色或蓝白色,有短花梗;萼钟状,5浅裂,紫蓝色,密生短柔毛;花冠蝶形,旗瓣匙形,反曲,龙骨瓣2瓣分离,基部有锐耳;雄蕊10,离生;心皮纤细,有毛。荚果细长,串珠状,有长喙,密生白色柔毛。种子1-7颗,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或草坡。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从叶中分离得到槐根碱(sophocarpine)、槐根碱N-氧化物(sophocarpine N-oxide)和香叶木甙(diosmin)。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心;肾经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杀虫。主衄血;便血;疔疮肿毒;疥癣;烫伤;阴道滴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百合子
- 虱子草
- 荠苨苗
- 扁藤叶
- 柏脂
- 海龟
- 白花苋
- 白蜡树叶
- 白果树皮
- 拔毒草
- 白杨树皮
- 荠宁
- 白果叶
- 白鱼尾果
- 白叶瓜馥木
- 漆子
- 扁藤
- 四川红淡叶
- 八角枫叶
- 蚯疽草
- 抱树莲
- 秦皮
- 槭叶草
- 白粉藤
- 秋枫
- 斑杖
- 白花蛇头
- 白榔皮
- 球穗花千斤拔
- 白石脂
- 变色红菇
- 白药子
- 秋牡丹根
- 土人参
- 败火草
- 宽叶返魂草
- 土荆芥
- 白鱼
- 青溪鳞毛蕨
- 青粱米
- 白花藤
- 青蛙
- 桤木
- 布朗耳蕨
- 白对节子叶
- 北豆根
- 白皮
- 白花猪母菜
- 扁竹兰
- 白花蛇目睛
- 篱天剑
- 鸜雉
- 寒水石
- 白蜡花
- 冬瓜
- 白花岩青兰
- 白暨豚
- 山狸子肉
- 蟛蜞菊
- 瓜馥木
- 扁蕾
- 百脉根
- 毛轴铁角蕨
- 白螺蛳壳
- 土木香
- 白脚威灵
- 白胶香
- 变叶美登木
- 土细辛
- 土一枝蒿
- 青海鸢尾子
- 扁蒲扇
- 巴山虎
- 大杜鹃
- 穿根藤
- 樟
- 尖药花
- 吉祥草
- 披针骨牌蕨
- 寒莓叶
- 青蒿露
- 十大功劳根
- 珠兰
- 红鬼笔
- 小罗伞
- 棕竹根
- 紫荆花
- 甜瓜
- 梓叶
- 棕竹
- 紫油木
- 槠子
- 指天椒
- 安徽杜鹃
- 猪殃殃
- 猪毛七
- 早谷藨
- 紫石英
- 止泻木皮
- 珍珠露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