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红菇
《中华本草》:变色红菇
拼音注音
Biàn Sè Hónɡ Gū
别名
蘑菇
来源
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全缘红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integra (L.)Fr.[Agaricus integr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洗去泥土,晒干,备用。
原形态
菌盖宽5-12cm。扁半球形,后平展而中凹,粘,红色至红褐色、紫红色或蛋壳色。盖缘薄,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直生,白色,褶间具横脉。菌柄近半柱形,长3-8m,粗1-2.5cm,白色,基部偶带浅红色,中空。孢子淡黄色,近球形至广椭圆形,(7.7-11)μm×(7-9.2)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针、阔叶混交林地上或林缘地上。夏、秋季单生或群生。较习见。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南、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而中央稍下凹,直径5-12cm,红色、红褐色、紫红色或蛋壳色,边缘平滑或有棱纹。菌肉类白色,或带有葡萄酒色。菌褶稍密,类白色或灰黄色,褶间有横脉。菌柄类圆柱形,长3-8cm,直径1.5-2.5cm,白色或基部微红色。
性味
辛;微咸;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变色红菇
别名
蘑菇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变色红菇Russula integra (L.)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河北、陕西、江苏、福建、四川。
性味
微咸,平。
功能主治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高粱根
- 黄鼠肉
- 黑石珠
- 樟梨
- 白牛胆
- 白千层皮
- 八角茴香
- 白花柴
- 黄麻叶
- 白叶不翻
- 钩钱草
- 扁藤
- 白叶瓜馥木
- 白杨树根皮
- 白果叶
- 斩妖剑
- 隔山香
- 八角枫叶
- 白粉藤
- 白粱米
- 白花灯笼
- 端哼
- 青荚叶茎髓
- 黄裙竹荪
- 过山消根
- 白花丹
- 总状土木香
- 白杨枝
- 扁竹根
- 革叶茴芹
- 短毛熊巴掌
- 白花藤
- 白地牛
- 北豆根
- 竹菌
- 白对节子叶
- 白皮
- 白花猪母菜
- 白花蛇目睛
- 钩凝菜
- 掌裂蟹甲草
- 沼地马先蒿
- 柘木白皮
- 黑顶卷柏
- 白花岩青兰
- 北鱼黄草
- 巴豆霜
- 白及
- 白常山
- 柏枝节
- 棕榈子
- 钉头果
- 白犁头草
- 八角香
- 等宽鳞毛蕨
- 樟树根
- 鬼灯笼根
- 白云瓜花
- 白叶藤
- 白绿叶
- 白花蛇舌草
- 斩龙剑
- 高原点地梅
- 白尼参
- 过塘蛇
- 豆叶参
- 鬼目
- 黑芝
- 槟榔
- 短柄南蛇藤根
- 白苏
- 白芷
- 疔毒草
- 布狗尾
- 短枝六道木
- 痄腮树
- 过山龙
- 棕榈
- 樟
- 盾果草
- 黄鲴鱼
- 黄鳝
- 短瓣女娄菜
- 照山白
- 短柄菝葜
- 钓兰
- 白芥子
- 中南星
- 樟木
- 白独活
- 白花丁香
- 白接骨
- 北丝石竹
- 蝶毛菌
- 扁竹测
- 革耳
- 貂尾
- 白木耳
- 总序绿绒蒿
- 枣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