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果
《中华本草》:榕树果
拼音注音
Rónɡ Shù Guǒ
出处
出自《泉州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microcarpa L.[F.retusa auct.non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牛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2mm;托 叶披针形,长约8mm;叶片草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 或倒卵形,长3.5一8scm,宽3-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 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线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 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微红 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近匙 形,雄蕊1,花药与花丝等长;瘦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广匙 形,花柱侧生,短;雌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与瘿花相似,但较 小,花柱侧生,短于子房,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4-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林缘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疮疖;臁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临床应用
榕树果实自坠入水中者,取捣烂敷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榕树果
拼音注音
Rónɡ Shù Guǒ
出处
《泉州本草》
来源
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果实。
功能主治
治臁疮:榕树果实自坠入水中者,取捣烂敷患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雅红隆
- 野料豆
- 优若藜
- 梅核仁
- 水翁皮
- 鸡蛋七
- 鹩哥舌
- 大鹅儿肠
- 卤碱
- 青叶胆
- 香橼露
- 铁扫帚
- 刺果卫矛
- 红树叶
- 竹节蓼
- 芙蓉叶
- 杏叶防风
- 白千层
- 牛耳枫枝叶
- 荚蒾子
- 昆明山海棠
- 柠鸡儿果
- 钮子七
- 黄刺皮
- 川牛膝
- 破叶莲
- 了哥王
- 狗筋蔓
- 水杨木白皮
- 八月瓜
- 铁马鞭
- 短瓣女娄菜
- 乌骚风
- 东北埃蕾
- 厚朴
- 八目鳗
- 云实
- 轮叶景天
- 核桃叶
- 中华短肠蕨
- 连蕊茶
- 桂皮
- 沙旋复花
- 椒蒿
- 挂兰
- 红花酢浆草
- 蜻蜓兰
- 土良姜
- 甘蔗皮
- 饱饭花果
- 红药子
- 斑鸠
- 山慈姑叶
- 鸲鹆
- 大叶狼豆柴叶
- 少花柏拉木
- 红千层
- 滇南千里光
- 苏土藁本
- 大丁草
- 通花根
- 槐花
- 多穗蓼
- 木本胡枝子叶
- 野花生
- 地刷子
- 藤黄
- 扭子菜
- 红椽木子
- 月见草
- 跌破竻
- 栝楼子
- 粘鱼须
- 乌梅
- 短柄南蛇藤果
- 麻柳叶
- 陈芥菜卤汁
- 地不容
- 珠兰根
- 痢止蒿
- 绣线菊
- 长叶竹根七
- 鸡肉
- 矮柳穿鱼
- 水麻根
- 刺沙蓬
- 黄芪
- 棉子油
- 茉莉花
- 木瓜核
- 自消容根
- 球序鹅掌柴
- 关木通
- 鄂豆根
- 麦奴
- 白仙茅
- 黄耆
- 红郎伞
- 铁杆地柏枝
- 刺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