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桤木
《中华本草》:川滇桤木
拼音注音
Chuān Diān Qī Mù
别名
滇赤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嫩枝叶,或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乔木,高达20m。树皮暗灰色。芽有柄,芽鳞2。幼枝密被黄色绒毛,后渐脱落;小枝具棱,微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宽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侧脉及近脉腋处被须毛或微被毛,密被树脂点,侧脉12-17对,粗锯齿具小尖头。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葇荑状,单生叶腋,下垂。果序单生叶腋或小枝近基部,长圆形,长1.5-2.5cm,果序柄长1-2.5cm,被毛;小坚果长圆形,翅极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溪边、杂木林内。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主吐血;衄血;腹泻;痢疾;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芍
- 雀榕根
- 独脚柑
- 白鱼尾
- 杠木
- 茄叶一枝蒿
- 白常山
- 威灵仙叶
- 空心木
- 野桂皮
- 南赤瓟
- 百合子
- 小猪鬃七
- 番薯藤
- 轮叶铃子香
- 卷耳
- 酱
- 黄荆枝
- 泥鳅
- 大黄茎
- 土党参
- 地菍
- 骆驼蹄草
- 高山大黄
- 厚膜藻
- 毛药
- 红梗草
- 滇獐牙菜
- 花叶矮沱沱
- 铜线草
- 马槟榔
- 金棒锤
- 蓝花棘豆
- 滇藏方枝柏
- 金背枇杷叶
- 西南毛莨
- 对叶油麻叶
- 金鸡豇豆
- 乌龙摆尾
- 长毛柃叶
- 百味参
- 马尿烧
- 粟奴
- 山莴笋
- 罗汉松叶
- 白榄根
- 桂花
- 白花果
- 小叶石楠
- 牛耳枫根
- 草本威灵仙
- 黄花岩松
- 土良姜
- 松球
- 紫青藤根
- 血叶兰
- 金橘
- 荠苨
- 铁扫竹
- 白芥
- 枇杷花
- 滇列当
- 四里麻
- 藤梨根
- 盐麸子根
- 草金杉
- 虾蟆胆
- 玉米花
- 华南胡椒
- 砂漏芦
- 蕙兰
- 盾叶莓
- 白栎
- 拘那花
- 羊肚菜
- 接骨树皮
- 杉蔓石松
- 铁线莲
- 粟米泔汁
- 牡蒿根
- 百部
- 四川红淡叶
- 酸枣树皮
- 白苏叶
- 细叶桉
- 早谷藨
- 丁榔皮
- 白簕枝叶
- 裂叶心翼果
- 詹糖香
- 重唇鱼
- 牛尾蒿
- 长毛香科科
- 藤碎补
- 紫鸭跖草
- 纵条肌海葵
- 锥栗果壳
- 紫金血藤
- 紫铜矿
- 紫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