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桤木
《中华本草》:川滇桤木
拼音注音
Chuān Diān Qī Mù
别名
滇赤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嫩枝叶,或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乔木,高达20m。树皮暗灰色。芽有柄,芽鳞2。幼枝密被黄色绒毛,后渐脱落;小枝具棱,微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宽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侧脉及近脉腋处被须毛或微被毛,密被树脂点,侧脉12-17对,粗锯齿具小尖头。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葇荑状,单生叶腋,下垂。果序单生叶腋或小枝近基部,长圆形,长1.5-2.5cm,果序柄长1-2.5cm,被毛;小坚果长圆形,翅极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溪边、杂木林内。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主吐血;衄血;腹泻;痢疾;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分三
- 亮叶冬青
- 地黄瓜
- 菊花叶
- 头顶一颗珠
- 土瓜
- 榕树
- 滇南马钱
- 荆芥
- 小红藤
- 胡颓子根
- 沙苑子
- 牯岭凤仙花
- 鸡蛋壳
- 粟糖
- 有柄石韦
- 肉穗草
- 白豆蔻壳
- 水毛花
- 蛾眉石凤丹
- 石耳
- 偷筋草
- 浆包藤
- 蛇接骨
- 挂金灯
- 散血藤
- 海莲果
- 黄颡鱼颊骨
- 藜芦
- 风湿木
- 新疆一支蒿
- 鸢脑
- 蒿枝七
- 华风车子叶
- 蜂房
- 翅茎蜂斗草
- 丝瓜根
- 白花猪母菜
- 天韭
- 蒲桃种子
- 扶栘木皮
- 缩砂蜜
- 向日葵
- 大花威灵仙
- 红毛叶马蹄香
- 龙眼
- 糙叶千里光
- 白蜡花
- 鹊豆
- 青榨槭
- 薜荔根
- 丁香枝
- 仙环小皮伞
- 十两叶
- 杜鹃花果实
- 凫肉
- 藤三七
- 过山青
- 蟛蜞菊
- 岩泽兰
- 瓦草
- 长管香茶菜
- 狐心
- 铁扇子
- 笔仔草
- 杯菊
- 菵米
- 小朴松实
- 大木通
- 腊梅
- 羊角拗子
- 接骨木叶
- 苦瓜叶
- 大三叶升麻
- 龟胶
- 蝴蝶树
- 对叶草
- 莠狗尾草
- 鮸鱼
- 菟葵
- 天蓬草
- 篱栏网
- 黑根药
- 石壁莲
- 扁青
- 维特他
- 管仲
- 扛板归根
- 鸡蛋果
- 将军树
- 花生壳
- 天花粉
- 白枪杆根
- 香菇
- 蚍子草
- 刺人参
- 石碱
- 冬凌草
- 臭黄荆叶
- 红藤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