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胆
《中华本草》:鳢鱼胆
拼音注音
Lǐ Yú Dǎn
别名
蠡鱼胆、乌鳢胆
英文名
Northern snakehead gallbladder
出处
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胆囊,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
乌鳢,体圆呈棒状。体长为头长的3.2-3.7倍;为体高的4.5-4.8倍。头略扁平,其背部有许多小感觉孔。吻长圆形。口裂大。两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有时还间杂大型牙齿。鳃裂大,鳃耙10-13。背鳍47-52,臀鳍31-33,侧线鳞60-61。尾鳍圆形。体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八字形排列的黑色条纹。头侧有两条纵行黑条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乌鳢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栖息于水草茂盛处沁底的水域,对水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一冬龄鱼体长可达25cm。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
味甘;甘;性寒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主喉痹;目翳;砂眼;白秃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点眼,研末吹喉。内服:水调灌少许。
复方
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未,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灵苑方》)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鳢鱼胆
拼音注音
Lǐ Yú Dǎn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腊月采取,阴干。
性味
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甘。"
②《纲目》:"甘,平。"
③《医林纂要》:"苦甘,寒。"
功能主治
泻火。治喉痹,目翳,白秃疮。
①《医林纂要》:"缓肝,平相火,专治喉痹。"
②《本草再新》:"凉心泻火,治耳聋目翳。"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白秃疮之涂布剂。"
复方
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灵苑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峨眉半边莲
- 鸨油
- 榼藤子
- 狗肉
- 煨姜
- 大鲵
- 问题特
- 褐带环口螺
- 野冬菊
- 裂叶双盖蕨
- 二仙桃
- 霞天膏
- 海桐树
- 鸡嗉子根
- 焮麻
- 水桐木
- 短蕊万寿竹
- 角翅卫矛果
- 猪肚木
- 爬树龙
- 鹅掌楸
- 龙牙草根
- 榔榆皮
- 防己
- 峨眉紫金牛
- 瓦松
- 锈毛旋蒴苣苔
- 番石榴皮
- 牛口涎
- 长叶实蕨
- 猪肺
- 都拉
- 榧花
- 光棍草
- 关苍术
- 铜罗汉
- 福参叶
- 刚毛尖子木
- 艾虎
- 光决明
- 鸭脚蓼
- 光肺筋草
- 刚毛香茶菜
- 福建柏
- 榧子
- 光风轮菜
- 公母草
- 枫香树皮
- 黄木耳
- 羊肚菌
- 功劳子
- 光叶密花豆
- 光枝勾儿茶
- 光亮密网蕨
- 古钮菜
- 岗柃叶
- 光叶巴豆树
- 光叶水苏
- 枫香树叶
- 方榄
- 光梗丝石竹
- 蓖麻油
- 浮海石
- 光头稗子
- 光里白
- 光果南蛇藤
- 勾儿茶
- 光叶海桐根
- 独角牛
- 公鸡头叶
- 光叶石楠
- 光叶山黄麻
- 鸡子壳
- 光慈姑
- 滑背草鞋根
- 铜锤草根
- 方叶五月茶
- 返顾马先蒿
- 割舌罗
- 光背杜鹃
- 岗柃
- 光刺兔唇花
- 蟾酥
- 番石榴干
- 番石榴果
- 光素馨
- 方儿茶
- 光杆琼
- 蝴蝶花
- 牛藤
- 铁树
- 旱芹
- 杨枸花
- 红果参
- 鹿心草
- 蒙疆苓菊
- 剪夏罗根
- 蒲葵
- 一叶萩
- 猴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