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胆
《中华本草》:鳢鱼胆
拼音注音
Lǐ Yú Dǎn
别名
蠡鱼胆、乌鳢胆
英文名
Northern snakehead gallbladder
出处
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胆囊,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
乌鳢,体圆呈棒状。体长为头长的3.2-3.7倍;为体高的4.5-4.8倍。头略扁平,其背部有许多小感觉孔。吻长圆形。口裂大。两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有时还间杂大型牙齿。鳃裂大,鳃耙10-13。背鳍47-52,臀鳍31-33,侧线鳞60-61。尾鳍圆形。体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八字形排列的黑色条纹。头侧有两条纵行黑条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乌鳢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栖息于水草茂盛处沁底的水域,对水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一冬龄鱼体长可达25cm。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
味甘;甘;性寒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主喉痹;目翳;砂眼;白秃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点眼,研末吹喉。内服:水调灌少许。
复方
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未,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灵苑方》)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鳢鱼胆
拼音注音
Lǐ Yú Dǎn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腊月采取,阴干。
性味
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甘。"
②《纲目》:"甘,平。"
③《医林纂要》:"苦甘,寒。"
功能主治
泻火。治喉痹,目翳,白秃疮。
①《医林纂要》:"缓肝,平相火,专治喉痹。"
②《本草再新》:"凉心泻火,治耳聋目翳。"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白秃疮之涂布剂。"
复方
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灵苑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荭草
- 粗毛鳞盖蕨
- 黄花稔
- 臭樟
- 香蓼
- 止泻木皮
- 榛蘑
- 紫金皮
- 朴树
- 有柄石韦
- 白榄根
- 秋木瓜
- 蝇子草
- 香根芹根
- 戟叶瓦韦
- 薯莨
- 红花雪莲花
- 小檗
- 商陆
- 牛巴嘴
- 无柄卫矛
- 亚乎奴
- 裂叶秋海棠
- 泽泻
- 益母草花
- 蒙古马兰
- 苎麻梗
- 野慈姑
- 儿茶
- 对叉疔药
- 镰萼虾脊兰
- 九头妖
- 聚花风铃草
- 蚌兰叶
- 金樱叶
- 杯苋
- 地柏枝
- 红果冬青根
- 西藏羊耳兰
- 过岗龙
- 白蜡花
- 半截叶
- 小盘木
- 棕榈
- 车前草
- 红须须
- 南岭黄檀
- 美洲凌霄
- 金莲花
- 苦竹沥
- 紫柚木
- 黄花补血草
- 蟋蟀
- 毛花点草
- 毛鬼头伞
- 紫背草
- 狐心
- 狗头芙蓉
- 石萝藦
- 鲮鱼
- 白豆
- 番红花
- 岗梅
- 小叶莲
- 海龟胶
- 网脉山龙眼
- 鲎尾
- 白花灯笼
- 刘寄奴
- 麻叶绣球
- 环草
- 醉针茅
- 老虎泡
- 和他草
- 鹅绒藤
- 花血藤
- 野猪蹄
- 黄背草果
- 褐带环口螺
- 四时青
- 蛤蒌
- 笔仔草
- 野大豆藤
- 粗糠柴
- 腹水草
- 卵叶寄生
- 粳谷奴
- 走茎丹参
- 草柏枝
- 红花点地梅
- 露兜竻蔃
- 筋骨散
- 石南藤
- 鸡嗉子根
- 野胡萝卜根
- 蜗牛
- 还亮草
- 桦树皮
- 慈竹花
- 合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