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葵
《中华本草》:锦葵
拼音注音
Jǐn Kuí
别名
荍、蚍衃、荆葵、钱葵、旌节花、小白淑气花、淑气花、棋盘花、小熟季花、茄花、冬苋菜、冬寒菜、麦秸花。
出处
锦葵,古名"荍",始载于《诗经·陈风》。《尔雅·释草》:"荍,蚍衃。"(蚍衃,或作芘芣)陆玑《诗疏》云:"荍,一名荆葵。"《尔雅翼》进一步明确:"荍,荆葵也……一名锦葵。"《植物名实图考》收载于卷三蔬类,云:"锦葵……今荆葵也,似葵紫色……小草多华少叶,叶又翘起……华紫绿色,可食,微苦。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锦葵的花、叶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va sinensis Cav.[Malva mauritianaL.var.sinensis(Cav.)DC.;M.sylvestrissensu Mas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锦葵 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90cm。分枝多,疏被粗毛。叶互生;叶柄长4-8cm,近无毛,但上面槽内被长硬毛;托叶偏斜,卵形,具锯齿,先端渐尖;叶圆心形或肾形,具5-7圆齿状钝裂片,长5-12cm,宽几相等,基部近心形至圆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均无毛或仅脉上疏被短糙状毛。花3-11朵簇生,花梗长1-2cm,无毛或疏被粗毛;小苞片3,长圆形,长3-4mm,宽1-2mm,先端圆形,疏被柔毛;萼杯状,长6-7mm,萼裂片5,宽三角形,两面均被星状疏柔毛;花紫红色或白色,直径3.5-4cm,花瓣5,匙形,长约2cm,先端微缺,爪具髯毛;雄蕊柱长8-10mm,被刺毛,花丝无毛;花柱分枝9-11,被微细毛。果扁圆形,径约5-7mm,分果爿9-11,肾形,被柔毛。种子黑褐色,肾形,长2mm。花期5-10月。
生境分布
我国南北各城市常见栽培,偶有逸生。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主大小便不畅;带下;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3g,开水送服。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锦葵
别名
小熟季花
来源
锦葵科锦葵Malva sinensis Cav.以花、叶、茎入药。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常有栽培。
化学成分
花含粘液质,紫色花含一种花色甙:锦葵花甙(malvin)。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理气通便。主治大小便不畅,淋巴结结核,带下,脐腹痛。
用法用量
研末,每服1钱,白开水送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狗毛
- 金腰子
- 葛仙米
- 金花茶花
- 锯鲨卵
- 降香
- 狗尾巴参
- 甘草梢
- 狗缨子
- 金钱草
- 狗舌草
- 葛藟叶
- 大黑药
- 野梨枝叶
- 黄皮根
- 紫金血藤
- 黄断肠草
- 窃衣
- 山扁豆
- 大一枝箭
- 五叶薯
- 维氏假瘤蕨
- 母草
- 九里香
- 牦牛胆结石
- 桂皮紫萁
- 桂花岩陀
- 橄榄
- 古柯
- 接骨木花
- 桧叶
- 紫椴
- 毛女贞
- 岗柃
- 广东万年青
- 广布柳叶菜
- 拐棍竹
- 美舌藻
- 毛柴胡
- 光肺筋草
- 密穗砖子苗
- 干苔
- 广藿香
- 拐枣七
- 金叶子
- 节节花
- 蔓胡颓子叶
- 光枝勾儿茶
- 假蒟根
- 金丝梅
- 米碎木皮
- 矩镰荚苜蓿
- 马桑树皮
- 广西九里香根
- 广西过路黄
- 桂花露
- 光慈姑
- 菅茅根
- 干旱毛蕨
- 关苍术
- 冠果草
- 古钮菜
- 梗通草
- 绢毛石花
- 卷丝苦苣苔
- 芒萁骨
- 干姜
- 滚山虫
- 广东升麻
- 浆包藤
- 君迁子
- 枸橘核
- 乌柳
- 刚毛香茶菜
- 茭白
- 光风轮菜
- 公鱼
- 尖子木
- 密脉鹅掌柴
- 光背杜鹃
- 光亮密网蕨
- 桂木
- 刚毛尖子木
- 尖齿耳蕨
- 广西十大功劳
- 广西狗牙花
- 广香藤
- 金刚一棵蒿
- 枸骨根
- 金橘
- 牯牛卵囊
- 紫背天葵草
- 茉莉根
- 豇豆壳
- 猕猴桃枝叶
- 金丝莲
- 杠板归
- 柑
- 玫瑰茄
- 金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