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韭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韭
拼音注音
Tiān Jiǔ
别名
茖韭、山葱、茖葱、鹿耳韭
来源
百合科葱属植物天韭Allium victorial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镇痛。用于衄血,瘀血,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天韭
拼音注音
Tiān Jiǔ
别名
天蒜、鹿耳韭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玉簪叶韭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圆柱状,外包残存的棕网状叶鞘。叶基生,1~2枚,卵状心形,长13厘米,宽约8厘米;叶鞘白色,膜质,抱茎。花茎自叶鞘间抽出,纤细,高35~45厘米;伞形花序,顶生,近圆球形;花白色,具细梗;花被6;子房上位,3室。蒴果。种子黑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下。分市陕西、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散瘀,镇痛,祛风,止血。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衄血,漆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天韭
拼音注音
Tiān Jiǔ
别名
天蒜、鹿耳韭、玉簪叶、茗葱、岩蒜
英文名
Herb of Plantainlily-leaved Onion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叶韭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 Mazz.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
原形态
玉簪叶韭,多年生草本。鳞茎圆柱状,外包残存的棕网状叶鞘。叶基生;有长柄;叶鞘白色,膜质,抱茎;叶片1-2枚,卵状心形长达13cm,宽约8cm。花葶自叶鞘间抽出,纤细,高35-45cm;伞形花序顶生,近圆球形;花白色,具细梗;花被片6;子房上位,3室蒴果。种子黑色。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止血;解毒。主外疮种痛;衄血;漆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锡矿
- 蛇白蔹
- 四轮草
- 大叶金锦香
- 枸橘刺
- 大叶山桂
- 大地棕根
- 甜茶藤
- 柘木白皮
- 土百部
- 山韭菜
- 豆列当
- 红花岩松
- 大苞寄生
- 花蚊虫
- 络石藤
- 小丁香
- 大马哈鱼
- 杧果钉
- 华南舌蕨
- 山黄麻叶
- 茄叶一枝蒿
- 茜草藤
- 臭常山
- 大丁草
- 鹤虱风
- 大青木
- 大山玄参
- 黄矾
- 红梗草根
- 小青藤香
- 杏仁
- 大花威灵仙
- 柳叶鬼针草
- 大一面镙
- 大叶钩藤
- 大叶树萝卜
- 水苦荬果实
- 黄花香茶菜
- 寻骨风
- 狭叶瓦韦
- 二歧根莲花根
- 石枫药
- 细叶藁本
- 灯笼果
- 秦岭耧斗菜
- 可爱复叶耳蕨
- 蓝玉簪龙胆
- 奶浆果
- 卵叶橐吾
- 桑枝
- 太白韭
- 黄栌枝叶
- 红豆树
- 鸡毛狗
- 葛藟
- 单肾草
- 斩龙草
- 驴肾
- 大对经草
- 獾油
- 女菀
- 绵参
- 喜树皮
- 八节毛
- 南天竹根
- 蓬莱草
- 刺果藤仲
- 桤木
- 卷耳
- 罗布麻
- 太平莓
- 葛上亭长
- 满天飞
- 回阳生
- 海龙
- 虫牙药
- 大叶藤
- 黄葵
- 草果药
- 龙珠
- 东风螺
- 金瓜草
- 花南星
- 子楝树根
- 野靛青
- 骆驼蹄瓣
- 浮尸草
- 桧叶
- 岩檀香
- 粗糠柴
- 黄花小二仙草
- 三消草
- 草血竭
- 帽兰
- 苍蝇草
- 秦岭冷杉
- 法半夏
- 猫儿屎
- 大瓦韦膜叶星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