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鱼
《中华本草》:鳣鱼
拼音注音
Zhān Yú
别名
鳣、含光、蜡鱼、黄鱼、阿八儿忽鱼、颊鱼、玉版鱼、鲟鱑鱼
英文名
Northern snakehead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饮膳正要》:阿八儿忽鱼,脂黄肉粗,无鳞骨,止有脆渭,胞可作鳔胶,甚粘,鳔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其鱼大者有一、二丈长,生辽阳东北海河中。2.《纲目》:鳣,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其状似鲟,其色灰白,其背有骨甲三行,其鼻长有须,其口近颔下,其尾歧,其出也以三月逆水而生,其屠也在矾石湍流之间,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多误人之,昔人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鲟科动物蝗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so dauricus(Georgi)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杀后,取肉鲜用。
原形态
蝗鱼,体长约2m,大者可长达5m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前端略向上翘,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宽大,弧形下位,前方有吻须2对。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彼此相连,并向腹面伸展。体被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棘,背行骨板较大,黄色,10-16块;体侧骨板黄褐色,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43-57,后位;臀鳍26-36,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背青黑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江河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及急流洲涡处,捕食其他鱼类。性成熟迟,需17-20年,5-6月为产卵期,溯江产卵,卵深灰色,产卵约150万粒。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流域尤为多见。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益气养血。主病后体虚;筋骨无力;贫血;营养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注意
不宜久食。
各家论述
1.《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2.《医学人门》:醒酒。3.《医林纂要》:壮筋骨,长气力。4.《随息居饮食谱》:补虚,令人肥健。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鳣鱼
拼音注音
Zhān Yú
别名
鳣(《诗经》),含光、蜡鱼(啪海异物志》),黄鱼(《尔雅》郭璞注),阿八儿忽鱼(《饮膳正要》),颊鱼(《医学入门》),玉版鱼、鲟蟥鱼((纲目》)。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鲟科动物鳇鱼的肉。
原形态
鳇鱼(宁原《食鉴本草》)
体长约2米,最大的可长达5米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全体被纵列的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刺。背骨板1行,较大,10~16块,位于背部正中,从头后直连尾鳍。背、腹侧骨板各2行,背侧骨板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之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身体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43~57,位于后方;臀鳍26~36;其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
生活于大的河流中,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及急流的漩涡处。捕食其他鱼类。
本动物的肝(鱣鱼肝)、鳔(鱣鱼鳔)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分布东北,黑龙江尤为常见。
性味
甘,平,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②《医学入门》:"味甘,平,小毒。"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益气补虚。
①《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②《医学入门》:"醒酒。"
③《医林纂要》:"壮筋骨,长气力。"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虚,令人肥健。"
注意
①《食疗本草》:"发诸气病,不可多食。亦发疮疥,动风。"
②宁原《食鉴本草》:"食多生热痰。"
③《纲目》:"服荆芥药,不可食。"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含羞草
- 黄果茄
- 翠雀花
- 榆树
- 獭肝
- 布荆
- 蔓胡颓子叶
- 老鸦糊
- 厚叶旋蒴苣苔
- 蜂胶
- 小一支箭
- 霸王根
- 鳣鱼肝
- 无莿根
- 红大戟
- 露兜竻蔃
- 白婆婆纳
- 地榆
- 大块瓦
- 苦刺
- 鹿蹄根
- 无花果根
- 山艾叶
- 绿萼梅
- 小三棵针
- 儿茶
- 一颗血
- 交连假瘤蕨
- 黄花蒿
- 碎米荠
- 冬瓜子
- 土人参
- 石瓜子莲
- 三张叶
- 假鹰爪根
- 草果
- 断肠草
- 黄瓦韦
- 花红叶
- 大戟
- 平贝母
- 鱼腥草
- 瘦风轮
- 柏树根
- 月季花根
- 凤尾兰
- 苜蓿根
- 黄木耳
- 藏鮡胆
- 红川乌
- 细锥香茶菜
- 鱼脑石
- 虫牙药
- 白果槲寄生
- 凤仙花
- 多蒴曲尾藓
- 漏斗瓶蕨
- 粗叶悬钩子
- 绿结鸡骨
- 碎骨红
- 手掌参
- 南方六道木
- 黄背草苗
- 雷公藤
- 牛胆参
- 野棕
- 榕树果
- 鸡脑
- 鬣羚角
- 水松皮
- 山葡萄
- 大香附子
- 狗头骨
- 杉木
- 宁油麻藤
- 蓝布正
- 珍珠莲根
- 蛇含石
- 梗通草
- 莪术
- 小旋花
- 细叶桉叶
- 大叶蛇泡簕
- 黄珠子草
- 纤毛婆婆纳
- 红毛叶马蹄香
- 多头风轮菜
- 喜马拉雅米口袋
- 石楠
- 鸡血莲
- 豪猪肉
- 向日葵茎髓
- 肿柄菊叶
- 狭叶垂头菊
- 大金发藓
- 野芫荽
- 山棯子
- 黄葛树
- 铜锤玉带草
- 细叶卷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