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桐木
《中华本草》:水桐木
拼音注音
Shuǐ Tónɡ Mù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水桐木的根皮、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fistulosa Reinw.ex B1.[F.har-landii Be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乔木。嫩枝被少许硬毛,有乳汁。单叶互生,少有对生;叶柄长1.5-8cm,幼时略被毛;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7cm;叶片纸质,椭圆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7-32.5cm,宽4-1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或稍呈浅波形,背面有小凸点;基出脉5条,侧脉6-8对。隐头花序(榕果)簇生于老干发出的瘤状小枝上,近球形,直径1-1.5cm,基部收缩成一短柄,基部苞片3,细小;总花梗长0.8-2.4cm;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无梗,着生于榕果内壁近口处,花被片3枚,雄蕊1,花丝短;瘿花具梗,无花被,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雌花花被片4,狭管状。瘦果近方斜形。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雨林或山地、丘陵、溪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湿热小便不利;腹泻;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桐木
别名
水同木、哈正榕
来源
桑科水桐木Ficus harlandii Benth.,以根皮、叶入药。
生境分布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功能主治
补气,润肺,活血,渗湿利尿。治五痨七伤,跌打,小便不利,湿热腹泻。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浆包藤
- 藏绵芪
- 水蛭
- 刺花椒
- 新裂耳蕨
- 刺蒺藜
- 山飘儿草
- 大石韦
- 大树甘草
- 大白药
- 角螺
- 大乌爪金龙
- 乌鳢
- 金鱼
- 天浆壳
- 广东金钱草
- 刺菱根
- 大树皮
- 分心木
- 大蒜
- 垂果南芥
- 戴星草
- 大石枣
- 七叶一把伞
- 山马鞭草
- 刺菱
- 湖北楤木
- 天葵子
- 刺莓果根
- 母草
- 山桂皮
- 干地黄
- 山皮条
- 散血飞
- 猴高铁
- 刺南蛇藤
- 山石榴
- 牦牛胆结石
- 海蟹壳
- 四棱杆
- 山小橘
- 枸橘
- 双叶金枪
- 礁膜
- 刺沙蓬
- 山芭蕉子
- 四孢蘑菇
- 山柰
- 山牡丹
- 四叶细辛
- 山香果
- 山黄菊
- 荚果蕨贯众
- 山牛蒡
- 匙叶黄杨
- 海蛤壳
- 海鳝
- 娑罗子
- 少花腰骨藤
- 山核桃皮
- 商陆叶
- 大叶井口边草
- 水龙胆草
- 山白蜡条
- 灰菜
- 虎肚
- 山苦荬
- 海龟
- 滑叶跌打
- 石香葇
- 藿香
- 红梗草
- 山乌珠
- 胡萝卜
- 侧柏叶
- 红紫珠
- 胡萝卜子
- 绢毛木姜子
- 碎米蕨
- 圆叶白杨树
- 红刺藤
- 荠宁
- 水牛角浓缩粉
- 山橿根
- 火炭母草
- 刺蜜
- 广金钱草
- 罗平蓟
- 石栗
- 四川红淡叶
- 黄斑龙胆
- 三叉凤尾蕨
- 小红柳根
- 山黄麻根
- 串铃草
- 算盘子叶
- 红花刺参
- 刺茶美登木
- 江南玄胡
- 黄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