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果南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垂果南芥
拼音注音
Chuí Guǒ Nán Jiè
来源
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东北、华北、西北、西南。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垂果南芥
拼音注音
Chuí Guǒ Nán Jiè
别名
文珠日-赫其(蒙名)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垂果南芥的果实。秋季采收,晒干酒炒。
原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被毛,上部分枝。叶互生,长椭圆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先端尖,基部耳状,稍抱茎,边缘有细锯齿,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萼片4,有星状毛;花瓣4,十字形,较小,白色。长角果扁平,下垂,长3~10厘米。种子多数,边缘有狭翅。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山沟、草地、林缘、灌木丛、河岸及路旁的杂草地。分布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治疮痈肿毒。
复方
①治痈肿:垂果南芥适量,煎汤熏洗。
②治阴道炎,阴道滴虫:垂果南芥一钱。荆芥一钱,蔓荆子二钱,益母草三钱,玉竹三钱,一支蒿二钱,共研细末,每日一次,每次一钱五分,煎汤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断节参
- 金钱参
- 毒芹根
- 西藏角蒿
- 圆叶南蛇藤根
- 金叶子
- 黄山药
- 花椒
- 黄秦艽
- 宽羽线蕨
- 马蔺根
- 千脚虫
- 山水芹菜
- 水蕨
- 粟芽
- 小草乌
- 小红苏
- 鯮鱼
- 苏木蓝
- 牛角藓
- 四里麻
- 火棘
- 冰糖
- 金箔
- 宁油麻藤
- 对叶四块瓦
- 白屈菜
- 绿花独活
- 红大戟
- 蘘荷
- 白透骨消
- 紫弹树根皮
- 罗汉松叶
- 滇杠柳
- 豌豆七
- 荷莲豆菜
- 幼油草
- 水栀
- 五味藤
- 马蹄荷
- 狗脊
- 长果山橙
- 石南实
- 臭菘叶
- 白花灰毛槐树
- 匙羹藤
- 春砂花
- 刺李
- 披叶苔
- 芦竹箨
- 楸子
- 狗毛
- 肉豆蔻
- 鸭卵
- 荃皮
- 竹叶吉祥草
- 云香草
- 柱果木榄叶
- 蜂窝草
- 鸭嘴花
- 骨把
- 龙船花茎叶
- 鸡脚刺
- 绿矾
- 赤芍
- 赤车使者
- 牛心果
- 大叶马尾连
- 白杨树
- 山樱桃
- 白酒草
- 蔓荆子
- 鳞花草
- 浮小麦
- 木天蓼根
- 小叶凤凰尾巴草
- 香蕈
- 榔榆茎
- 雷公七
- 罗汉松根皮
- 细枝柃
- 罗汉松
- 驱风通
- 贯众
- 细叶乌蔹莓
- 大麻疙瘩
- 华萝藦
- 茭白
- 割舌罗
- 丝瓜络
- 豉汁
- 柏树果
- 玳瑁
- 鬼笔
- 红丝线
- 湖北地黄
- 血见愁老鹳草
- 丽江青木香
- 红梗草根
- 三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