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过路黄
《中华本草》:苍白过路黄
拼音注音
Shēnɡ Bái Guò Lù Huánɡ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灰叶珍珠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glaucina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5-75cm。基部圆柱形,上部钝四棱形,无毛。茎下部叶对生,间距稍密,上部叶互生或近对生;叶近于无柄;叶片披针形,长5-7(-11)cm,宽8-12(-18)cm,两端渐狭,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无腺点或隐约可见少数粒状突起。总状花序顶生;花梗长8-12mm;苞片披针形,稍短于花梗;花萼长约4.5mm,5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宽约1.2mm,边缘膜质,有褐色腺条;花冠淡红色,长约6mm,5分裂,合生部分长达2.5cm,裂片阔倒卵形至近圆形,基部具爪;雄蕊5,伸出花冠外,花丝贴生于花冠裂片基部,长约4mm,花药卵形,长约0.8mm;子房卵珠形,花柱长约4.5mm。蒴果。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谷林缘。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化学成分
含角蛋白,氨基酸。
药理作用
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性味
辛;性凉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透疹。主小儿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清疹功能。用于治小儿麻疹不透。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苍耳囊虫
- 藏羚角
- 翠蓝草
- 茶绒
- 催产草
- 刺老鸦
- 藏报春
- 糙壳菱蟹
- 催乳藤
- 刺郎果
- 刺齿凤尾蕨
- 草牡丹
- 葱须
- 穿山甲
- 刺三甲
- 翅果藤
- 翠云草
- 刺针草
- 苍耳子
- 秤砣梨根
- 刺菱根
- 苍耳
- 刺南蛇藤
- 虫豆柴
- 蚕蛹
- 秤钩风
- 穿根藤
- 穿石藤
- 蟾蜍肝
- 莿(木冬)
- 蛏壳
- 秤杆草
- 侧柏叶
- 叉歧繁缕
- 刺藦苓草
- 菜头肾
- 刺黄柏叶
- 草菇
- 蚕茧
- 缠竹黄
- 蛏肉
- 草灵仙
- 糙叶树
- 臭山羊
- 穿破石
- 刺莓果根
- 刺菱
- 刺蒺藜
- 垂丝卫矛果
- 粗灰钉
- 茶花
- 草香附
- 蚕蜕
- 匙叶龙胆
- 草藤乌
- 草豆蔻
- 蛏
- 穿耳菝葜
- 草柏枝
- 蚕茧草
- 刺茶美登木
- 刺蜜
- 刺槐花
- 臭李皮
- 粗梗黄堇
- 粗叶耳草
- 刺黄芩
- 臭茉莉叶
- 臭油果
- 串铃
- 茶油粑
- 草地黄芩
- 苍山黄堇
- 匙叶五加
- 草威灵
- 蝉翼藤
- 草金杉
- 糙叶五加
- 臭菘
- 草蚂蚱莲
- 藏茴香
- 糙叶千里光
- 草蜘蛛
- 茶油
- 莼菜
- 大发表
- 翅柄铁线蕨
- 臭苜蓿根
- 草灵芝
- 刺果苏木
- 土贝母
- 臭梧桐根
- 草石蚕
- 粗糙凤尾蕨
- 臭茉莉
- 称星蛇
- 粗毛蹄盖蕨
- 豉汁
- 粗黄草
- 臭山牛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