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胡椒
《中华本草》:草胡椒
拼音注音
Cǎo Hú Jiāo
英文名
all-grass of Shiny Peperomia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学杂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草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peromia pellucida (L.) Ku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草胡椒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20-40cm。茎直立或基部有时平卧,粗1-2mm,分枝,无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阔卵形或卵头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约1-3.5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叶脉5-7条,基出,网状不明;膜质,半透明。穗状花序顶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淡绿色,细弱,长2-6cm,径不及1mm,其与共序轴均无毛;花疏生;苞片近圆形,直径约0.5mm,中央有细短柄,盾状;花极小,两性,无花被,雄蕊2,有短花丝,花药近圆形;子房椭圆形,柱头顶生,被短柔毛。浆果球形,极小,先端尖,直径不超过0.5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湿地、石缝中或宅舍墙脚下。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湖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茎有分枝,具细纵槽纹,下部节上生有不定根。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宽几相等,0.8-3cm,基部心形,两面无毛,叶脉基出,网脉不明显,叶柄长0.8-2cm。常带穗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全株含欧芹脑(apiol),2,4,5-三甲氧基苏合香烯(2,4,5-trimethoxystyr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sterol)。
性味
辛;凉
归经
肝;肺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清热解毒。主痈肿疮毒;烧烫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加酒调敷;亦可捣烂绞汁。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烧伤等。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川滇桤木
- 茶膏
- 草木王
- 蟾蜍胆
- 草问荆
- 虫莲
- 藏鮡骨
- 蚕豆荚壳
- 水线草
- 萹蓄
- 华泽兰
- 瓜子藤
- 柠檬皮
- 刺天茄
- 箭叶蓼
- 山紫菀
- 薄雪火绒草
- 苋实
- 大鳞毛蕨
- 江珧柱
- 马比木
- 桃奴
- 石灰华
- 三颗针
- 墓头回
- 过山龙
- 滴水珠
- 黄荆子
- 大芒萁
- 鸡眼草
- 大浮萍
- 八月炸
- 风毛菊
- 岗梅
- 青粱米
- 鱼脑石
- 粗棕竹根
- 核桃叶
- 栾华
- 猪屎豆
- 千里马
- 小九节铃
- 茯苓皮
- 长春花
- 急性子
- 蛇王藤
- 锯锯藤
- 黑豆衣
- 獾油
- 夹竹桃
- 海柳
- 九龙藤
- 杜仲藤
- 马骝卵
- 红娘子
- 山荆子
- 草龙
- 草龙根
- 草本威灵仙
- 茺蔚子
- 草贝母
- 草独活
- 藏菌陈
- 草苁蓉
- 豉汁
- 草灵芝
- 草石蚕
- 草蚂蚱莲
- 藏茴香
- 草蜘蛛
- 莼菜
- 葱白
- 草威灵
- 草本三角枫
- 蝉翼藤
- 豉虫
- 草金杉
- 蚕茧草
- 茶花
- 草果
- 草香附
- 莼
- 草菇
- 草豆蔻
- 菜头肾
- 葱汁
- 蚕茧
- 蛏
- 蛏肉
- 草灵仙
- 草灵脂
- 豺皮
- 猴樟
- 刺柏
- 云南仙人掌
- 斯里兰卡肉桂
- 网脉山龙眼
- 黄背草根
- 腊雪
- 大乌爪金龙